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胶州秧歌小戏音乐与民歌小调

我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胶州秧歌小戏音乐与民歌小调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胶州秧歌小戏演出前,吹奏的部分是胶州当地广为流传的民歌小调,而小戏音乐的各种腔调和结构也具有鲜明的民歌小调特征,二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曲牌的调式特点是以民族调式微调式为主,以商羽调式为辅的交叉调式的运用。在乐句之间穿插上了锣鼓点,这是胶州秧歌唱腔结构上的独到之处,但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曲牌和胶州民歌小调在曲式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显示了农耕文化型艺术的地域性特征。

我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胶州秧歌小戏音乐与民歌小调

借鉴以往研究中胶州秧歌唱腔曲牌的调式、曲式、唱腔特点,试与胶州当地流传的民歌小调进行比较,揭示其共同的特点,阐述胶州地域文化对胶州秧歌音乐既简单又多变的音乐风格形成的影响。

农耕文化型民间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文化的色彩。因此,地域性是胶州秧歌音乐的典型特征。民歌小调是各地流传很广的一种歌唱小曲,是地方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胶州民歌小调也是如此。胶州秧歌小戏演出前,吹奏的部分是胶州当地广为流传的民歌小调,而小戏音乐的各种腔调和结构也具有鲜明的民歌小调特征,二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一)调式特点

胶州秧歌音乐包括小戏唱腔音乐和跑场舞蹈音乐。其中小戏唱腔音乐是在表演小戏时所使用的一种曲牌体音乐,其显著特点是由十一首唱腔曲牌【扣腔】【锡缸】【打灶】【东坡】【男西腔】【女西腔】【南锣】【小腔】【老腔】【铁断桥】【上庙】组成。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曲牌的调式特点是以民族调式微调式为主,以商羽调式为辅的交叉调式的运用。

(二)曲式特点

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曲牌的基本结构一般为四句式,其次是五句式、六句式,还有二句式、三句式。而胶州民歌小调,在曲式结构上与之大致相同,也可分为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多句式。

1.民歌小调

这是民歌小调中最简单的形式,由两个乐句组成,如《高跷曲》。另外,四句体是小调中常见的曲式结构,在胶州民歌中多以四小节为一乐句,形成完整的十六小节结构,如《送情郎》。

2.小戏唱腔(www.xing528.com)

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曲牌则一般是在乐句之间加上锣鼓。在乐句之间穿插上了锣鼓点,这是胶州秧歌唱腔结构上的独到之处,但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曲牌和胶州民歌小调在曲式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显示了农耕文化型艺术的地域性特征。

(三)唱腔特点

齐国历史上,曾发生三次变革运动(西周初叶的姜太公变革、春秋中前的桓公管仲变革和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邹忌变革),都为其带来新的生机。齐国还将其以外的地区和诸侯国都纳入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倡导对经济的大力开放。可见,齐文化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崇尚变革开放的精神。

胶州秧歌小戏唱腔音乐中也具有这种变革开放的精神。在胶州秧歌小戏的表演中,有六个行当,五种角色,性质类似于戏曲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演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不同心理状态的人物。但胶州秧歌的小戏只有十一个唱腔曲牌。虽然,曲牌所表现的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欢快纯真(【上庙】),有的诙谐幽默(【打灶】),还有的优雅起伏(【小腔】【戏腔】【老腔】),但仅凭有限的曲牌要表达出不同人物的各种情绪却很难。例如,在【三贤】这出秧歌小戏中,曲牌【扣腔】既要在“恶婆婆”的唱段中使用,也要在可怜女子诉苦时的唱段中使用,还要在表达少女的羞涩的唱段中使用。这要求表演者要根据规定情境的需要,对唱腔进行处理,即兴发挥,才能准确地表达各种人物的性格。通过秧歌小戏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的智慧演绎,小戏唱腔从几个简单的曲牌中呈现出多变的色彩,这正是受到了齐文化变革精神的影响。

在胶州秧歌小戏的演出过程中,为了填补人物上下场间的空档,演员还会演唱一些民间各地区的流行小调(如《凤阳调》《光根哭妻》《画扇面》《审间青羊》等)。之所以有各地小调穿插其中,是因为宋元时期胶州港口文化处于繁盛阶段,为各地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途径,为尔后的胶州秧歌提供了文化积淀和创新性的音乐内容。

因此,通过表演者对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合理运用和巧妙发挥,小戏唱腔突破了曲牌数的设定,表现出了极其丰富的曲调色彩。这说明了齐文化赋予人们的智慧和港口文化的促进,都是胶州秧歌音乐既简约又多变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另外,胶州秧歌小戏唱腔与胶州当地民歌的特点类似,都以微调式和四句式乐句的使用为主,使得胶州秧歌小戏唱腔极富地方特色,体现了农耕文化的地域性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