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胶州文化馆对胶州秧歌进行了多次挖掘整理、学术研讨,先后办过十几期秧歌培训班。1954年,胶州秧歌代表山东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间舞蹈会演》,并向中央领导人进行了汇报,得到一致好评。随后,胶州秧歌扩大了影响,全国各大省市的专业文化团体,各地的学者、专家专程来胶州学习秧歌。当地的老艺人也多次被请到外地传授技艺。
1984年,胶州秧歌被文化部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一书。至20世纪90年代共发掘整理出35个秧歌剧本,每年正月举办“新春胶州秧歌会”,参加人数有数万人。1991年的“中国首届秧歌大赛”中,胶州秧歌获优秀奖。1996年胶州市投资兴建“秧歌城”,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全市现有秧歌队100多支,同年东小屯村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胶州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越来越受重视。广场作为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文艺演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展览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胶州广场已经成为广大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之一。2006年,山东省胶州市胶州秧歌城广场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胶州秧歌会入选“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2008年5月8日至10日,胶州成功举办了首届秧歌文化节,原生态的胶州秧歌征服了来自舞蹈界的专家。(www.xing528.com)
电影《红日》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胶州秧歌的【扣腔】旋律呼之欲出;舞剧《东方红》中的舞蹈《葵花向阳》,胶州秧歌舞姿的“三弯九动十八态”映现其中。
当今,胶州秧歌的独特风格更加大放异彩,许多外国人专程来胶州学习秧歌,胶州秧歌也成为全国艺术院校民间舞蹈的必修课程,被编为艺术院校的舞蹈教材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