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心理表征的建构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新信息的学习和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的;其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记忆中提取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建构新信息的过程即是对旧信息的重新建构过程。由建构过程而形成的心理表征是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的统一。所谓“结构性知识”,是指规范的、拥有内在的逻辑系统的、从多种情境中抽象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所谓“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是指在具体情境中所形成、与具体情境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是心理表征的有机构成,建构主义将之视为心理建构的目标和基础。
第二,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建构主义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交往的意义与价值,强调“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把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交往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有主动建构的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即“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
以上理论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理论的实质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控制,同时又如何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原则,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思想作为指导,挑战传统的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应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新型教学方法,是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www.xing528.com)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高等院校中开设面广,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实践性非常强,讲授的内容以计算机应用知识为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场景,以兴趣调动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项目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中,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其中,情境创设这一点很重要,各院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简称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也曾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三次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初级阶段,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接着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步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最后是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从90年代初至今,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熟阶段。CAI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独特的学习环境,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正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环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室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一部分实验学校开始了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人人通)的教改实验,世界上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育模式,诸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逐步深入人心,一大批基础教育学校开始了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各地“电子书包”项目逐步深入到数字化教材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领域,移动学习方兴未艾。融合“移动互联”、“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微课程”(微课)、学习分析系统等课程管理系统将受到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教育应用软件(特别是移动APP、智能教育软件等)将会逐步被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微信的课程管理系统、学校管理系统、丰富多彩的教育类应用将会大量涌现,从而深刻地影响教育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