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历代地名录:清代四出敦煌地名载

敦煌历代地名录:清代四出敦煌地名载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敦煌西门,行戈壁中。南路南路出敦煌西门,历水草田三十里至通裕渠口,又七十里至沙枣园,有水草。北路北路出敦煌城,七十里圪塔井。《辛卯侍行记》在“安西州歧路”条中,对敦煌东南和西南方道路作了较详记载:县南四十里千佛洞。以上主要选载的是陶葆廉随其父陶模到新疆赴任时,途经敦煌曾作的实地考察,尤其是对敦煌的自然风貌及文物古迹作了翔实记载,对研究考证西域交通及敦煌古今地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敦煌历代地名录:清代四出敦煌地名载

东大路

东大路出(县城)东门,行七十里(行过四十里即入戈壁),至圪塔井。二站七十里甜水井(站上水苦,咸难入口,站南六七里山中有甜水,俗名挖密泉,清时接官取食之,盖即悬泉水也,详《山川志》)。三站七十里至瓜州口,入安西交界。一路皆行戈壁中,乏水草,旅舍狭隘,不便行人,除站上有水外,别无饮料。

西大路

西大路即古玉门关道(行人颇少)。出敦煌西门,行戈壁中(过三十里入戈壁)。七十里碱泉,五十里大方盘,废垣无人,汉玉门关故址也(或谓小方盘)。四十里至小方盘城,长四五十丈,亦无居民。三十里西湖,一名后坑,有边墙遗址及烽墩数十。七十里清水沟。以上五站有水草,惜多卤。折而西北,七十里芦草湖,西望大漠,杳无居人,汉之白龙堆沙也。西行六十里五棵树,有胡桐五,掘地得泉,砌堆立竿,上书地名。西南行六十里新开泉,七十里甜水泉,六十里沙沟,掘井得碱水。南望沙漠无际,百里外有小山如弦月,长数百里,过此为新疆界。西南行八十里星子山,皆碱滩。土阜数十,远望如星辰罗列,有柴草无水。八十里土台山,是为北道,非驼不行。

《辛卯侍行记》又曰:出敦煌西门,西南行为阳关道,初站七十里,卧(俄)卜,又七十里南湖,即阳关,一名龙头山即龙勒山(误,龙头山并非龙勒山),西面皆沙阜,无高山。路西北有泉,农民五十余家,多可耕之田。其西曰古铜(董)滩,来者至此,常得古铜器,故名。又北一里红山口,为阳关废址,有于此掘汉砖者。路南有唐寿昌城址,清时于此设巴彦布拉汛。西行戈壁七十里推(崔)莫兔,有荒村。七十里葫芦斯太,废屋无人,有泉水,荒田数顷,北有通大方盘路。七十里毛坝,或曰冰沟,途多石子,南行有水草,青海蒙、番间来游牧。三十里安南坝,沿途有土山、泉水、草滩,一名下营盘,亦称庙湾。有古垒周三里,北有河水颇清,多柽柳。东南数里,又有上营盘古垒,皆清康熙中建。以防准夷者,均无居民。西行八十里野马泉,皆沙泥平地,多野马,有水草,可屯田。西北行一百里,白山泉,一百二十里深沟,沿途有山水,有平原,有甘泉,有胡桐十余株,有猎者所藏身之石圈。四十里龙尾沟,即沙泉,无水,高坡壁立。过此即新疆界。一百二十里聚水沟,即石头潦坝,南依高山,有甘泉,是谓南道,可乘骆驼,马不易行。

南路

南路出敦煌西门,历水草田三十里至通裕渠口,又七十里至沙枣园,有水草。又行戈壁八十里至沙沟,水须自备。又行戈壁一百里至长草窑子,到站有水草。由长草窑子五十里至色尔腾海腰站,地名野牛泉。七十里至海沿,到处有水,路行戈壁。自海北沿至南沿六十里,大水草。由海南一百二十里至黑山头,草少无水,水要自备。由黑头山行七十里至阿洛山峡,有水草。由阿洛山峡九十里至驿卡,有淖尔四十里小站,六十里至大柴坦木沿子,有水草。由大柴坦木沿子,八十里至东沿子,有水草。又行六十里走小柴坦木沿子,有水草。由小柴坦木沿子一百三十里至东沿白墩子,无水草。又行戈壁八十里,至破山子头,有小水草。又七十里有碱水泉,住山沟,水须自备。再由此七十里至戈壁西沿子,有水草。此地能种青稞,有蒙民二百余家,有蒙王庄。由此七十里至戈壁,有水草田。由戈壁一百里至东高利毛子,有水草。由高利毛子一百五十里,住都兰县,有水草。此为大道,其余小道,不胜细述。

北路(www.xing528.com)

北路出敦煌城,七十里圪塔井。又七十里甜水井,又七十里瓜州口,又七十里至安西城。出安西北门,行九十里白墩子,沿途沙漠丘陵,干燥异常,夏季牛马多夜行。又六十里红柳园,有车站三家,居民数屋。西北行戈壁中,两旁小山皆黑色,碎石满途,兼有沙坡。过大泉,马莲井,西北行戈壁,石坎颇多,车行颠簸。由小堡六十里至星星峡,则哈密界矣。此为走新疆大道。小道极多,莫名一是。多无水草,行者持禁物,则常走之。须持冰雪或水壶,否则有渴毙之忧也。

《辛卯侍行记》在“安西州歧路”条中,对敦煌东南和西南方道路作了较详记载:县南四十里千佛洞(县南,误,应为东南)。折西南二十里大泉,又五十里噶受。五十里党城。五十里哈马尔达坂。四十里大湖。四十里鳖盖山。东南六十里独山子。四十里长山子(有金矿)。三十里沙尔陀罗海(一名泉沟脑)。四十里乌喇窑洞。四十里头道沙滩。三十里奎天峡(或作故托,或作红果尔和,其南有克博图山,或作黑布托里,有大水河、金矿)。又东南三程至青海科尔录古。县(敦煌县,原注)西南一百二十里巴彦布喇,入南山鄂博尔北口子。西南一百六十里南口子。又七十里色尔腾海(西通噶斯口,康熙时,阿南达行军出此)。折东南五十里乌兰克已。又五十里索莫屯峡淖。五十里鄂罗达坂(或作阿鲁南,有鄂罗根河、博们河)。南五十里夷且(或作且麻鞋戈壁)。四十里伊克柴达淖尔(即大柴达木)。折东七十里巴哈柴达淖尔(即小柴达木)。折南六十里昌结淖尔(西南逾布隆吉河之下流,一名柴达木河,由厅克里克通西藏)。折东七十里恰布恰里。一百里乌尔吐达拉。三十里科尔录古。 

(资料选自清陶葆廉《辛卯侍行记》)

注:陶葆廉,清末民初人(1862—1938),字拙存,今浙江嘉兴市人。清时与陈治、谭嗣同、吴彦复被时人称为“四公子”,曾任《清史稿》一书的纂修。《辛卯侍行记》为其所记。

其父陶模《清史稿》有传,并长期在甘肃和陕西任职。青年时代的陶葆廉,一直随其父在西北生活光绪十七年(1891),其父陶模调任新疆巡抚,陶氏随其父进京述职,由西安经河南、山东到天津,又由天津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赴任。其间历时数月,行经九个省市,行程共一万一千余里。这一年是辛卯年,《侍行记》是作者长途旅行的日记,故名。

以上主要选载的是陶葆廉随其父陶模到新疆赴任时,途经敦煌曾作的实地考察,尤其是对敦煌的自然风貌及文物古迹作了翔实记载,对研究考证西域交通及敦煌古今地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