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各地修县志,都列有八景。敦煌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升为敦煌县以来,在《乾隆县志》及《重修肃州新志》上均有八景,内容相同。最初的八景是:
三危雪霁:山在城南,与雪山相接,四时积雪不消。
沙岭晴鸣:鸣沙山虽天晴不风,而沙常鸣,其声彻远,盖异迹也。
月泉郎映:水广数十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周围皆流沙,弯环如月,清澈见底。
渥水澄波:渥洼天马所出,旧迹存焉。
千佛灵岩:雷音最称名刹,虽遭残破,厥迹犹灵,承平复古,重见香烟,梵呗之盛矣。
两关遗迹:玉门关、阳关,俱在沙州境内,虽旧址无存,怀古者犹深凭吊。(www.xing528.com)
南陌平畴:环城东、南、北皆户民室庐,而西南数十里一望平畴,夏则翠浪平铺,秋则黄云极目,城塞外之神皋也。
北流润野:党河之水自南至北分为五大渠,又分为数十小渠,灌溉良田数千顷,盛夏水长,则流入渠道,汪洋潺湲,致足观览。
清道光《敦煌县志》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敦煌八景是: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即雷音寺,在千佛洞)、危峰东峙(三危山在千佛洞之东,由新墩道上转望,东南有三峰耸峙,视前后山,最高山上有亭)、党水北流、月泉晓澈、沙岭晴鸣、古城晚眺、绣壤春耕。
从以上两个“八景”来看,只有“沙岭晴鸣”“两关遗迹”“千佛灵岩”相同。其余五条,有的名称不同。如《重修肃州志》“月泉郎映”“南陌平畴”“北流润野”。道光版《敦煌志》改为“月泉晓澈”“绣壤春耕”“党水北流”。而“三危雪霁”《肃州新志》误将三危山与南山混在一起,若改为“南山雪霁”亦可算敦煌一景(因1953年以前,敦煌南山,即现在的肃北、阿克塞地方,均属敦煌版图)。“渥水澄波”,《肃州新志》列入此条,将渥洼池与月牙泉分为两处是对的,而道光版《敦煌县志》误以为两处为一景,而将“渥水澄波”取掉,另加“古城晚眺”,又将“三危雪霁”改为“危峰东峙”。
(资料选自荣恩奇《敦煌之谜》)
1907年的小泉湾药王洞(斯坦因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