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西凉,曾在敦煌地区建国,开国皇帝叫李暠。李暠字玄盛,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据说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代。他的高祖父、曾祖父在西晋时期都担任过郡守之职。西晋灭亡后,张轨割据河西,建立了前凉政权。李暠的祖父李弇在前凉任武卫将军、安世亭侯。父亲李昶幼时也很有名气,但英年早逝,李暠是遗腹子。他从小好学,“通涉经史”,文学功底很好。长大后又练习武艺,“颂孙吴兵法”,是个文武双全、很有抱负的人。
后凉吕光统治末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任命孟敏为沙州刺史,李暠被敦煌军政官吏冯翊、索仙等推荐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这时,段业在张掖自称北凉王,李暠受其节制。李暠在敦煌发展势力,得到了敦煌士族的拥护,他们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庚子元年(400),李暠正式建立了西凉国,年号庚子,定都敦煌。李暠建国后东伐凉州,西拓玉门以西,又亲自率领二万骑兵,“略地至建东,鄯善前部王遣使贡其方物”,并在玉门关、阳关屯田。同时,他还修整了汉晋时期的东西旧塞,在南山建立紫亭,使敦煌的防御设施较为完善。对前秦的移民和后凉的流民,李暠采取了置郡县的措施,将南方五千户安置在汉玉门县东,置会稽郡;将中州五千户安置在汉广至县境,置江夏郡。
李暠还能注意兴建水利,发展生产,使人民殷实。更有影响的是他在敦煌修了一些著名的殿堂。为了议政、检阅军队,于庚子三年(402)在敦煌西门外临水起“靖恭堂”,在堂内的四壁上图画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像,李暠并亲自为堂内壁画做了序颂。庚子五年(404),又在敦煌子城东北建造了一座泮宫(学校),招收学生五百名,同时又在泮宫园建嘉纳堂,也在堂内画了壁画,写了赞序。
为了推进统一大业,西凉建初元年(405)八月,李暠迁都酒泉,命自己的儿子李让为敦煌太守。迁都时,李暠带走了敦煌的二万余户。西凉建初十二年(417),李暠病卒酒泉。
李暠大兴文治,重视文化教育,组织文学创作活动,他自己也撰写了几十篇文采很好的文章,如现存的有《述志赋》,五篇表、令等。因为有这样浓厚的学风和氛围,西凉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学者,如阚骃、刘昞等。李暠还是佛教的热心支持者,他曾托沙门法泉向东晋王朝进表,资助著名的旅行家法显去天竺求法。(www.xing528.com)
李暠建立西凉后,追赠父亲李昶为凉简公。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还在敦煌城西八里建造了一座庙,称“先王庙”。庙院周回三百五十步,墙高一丈五尺,但到初唐时已颓毁。在先王庙的东侧,有座李暠诸子的庙,大小和先王庙相同,称为“李庙”。敦煌遗书《敦煌廿咏》中有一篇《李庙咏》:“昔日兴圣帝,遗庙在敦煌。叱咤雄千古,英威静一方。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傍。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
(资料选自姜德治《敦煌史话》)
西凉国时期的敦煌郡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