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清代学校概述-敦煌历代地名录

敦煌清代学校概述-敦煌历代地名录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于四十四年己亥恩科连捷中举,成为敦煌清代的第一位文举。在书院学习的童生一般是各义学和私塾中经考试选拔的优秀学生,生徒名额无一定限制。书院无一定的学制,以科举考中为期。回民义学 校名。城内义学校名。东南隅义学 校名。中南隅义学校名。东北隅义学校名。西北隅义学 校名。中北隅义学 校名。西南隅义学 校名。

敦煌清代学校概述-敦煌历代地名录

鸣沙书院

校名。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敦煌设县后的首任知县河北宛平举人曾希孔,选址于县城北关僻背安静的东北角空地(原百货公司仓库)所修建。亲自督工,不到一年,克期竣工,以县南有鸣沙山而取名。并设立膏火(助学金基金,招生聘师,传文授经。此后的敦煌,城乡学校兴起,书院生徒增加,学风为之一振。

注: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敦煌狄道坊人赵学诗首获“拔贡”称谓。又于四十四年(1779)己亥恩科连捷中举,成为敦煌清代的第一位文举。赵博学能文,尤负诗名,士林器重,有“赵敦煌”之称。

道光四年至十一年(1824—1831),福建德化举人苏履吉曾两次出任敦煌知县,见鸣沙书院年久失修,倡导捐银2000两,对书院进行扩建和维修,于道光八年(1828)竣工。光绪九年(1883),唐传柄任敦煌知县,鉴于书院地址过于潮湿,馆舍几经修葺,仍有倒塌危险,故倡议将书院迁到城内东墙角,即今东街小学。

鸣沙书院为敦煌地方教育的最高学府,由知县聘请山长一人管理院务,教授生员及童生,目的是造诣举业之士。在书院学习的童生一般是各义学和私塾中经考试选拔的优秀学生,生徒名额无一定限制。书院无一定的学制,以科举考中为期。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布了各级学堂章程,令各省、府、州、县设立学堂。而远在边陲的敦煌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才将鸣沙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义学改为初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一年(1932)又更名为“敦煌县立东街完全小学校”。

鸣沙书院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始建,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敦煌高等小学堂”,共历时147年。

(节选自《敦煌志》)

敦煌义学

东义学 校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原设东门外雷祖庙(市医院北侧,今莫高镇窦家墩村二组地界内),后移文昌宫(原敦煌中学东南角,今敦煌二中)。

南义学 校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设在城内南关(今沙州镇体育场大门南侧)。(www.xing528.com)

西义学 校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设在西门外西云观(今道教协会会址)。

北义学 校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设在县城东关(今沙州镇农机公司门市部东北侧)。

回民义学 校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设在县城南关(今沙州镇清真寺一带)。

城内义学 校名。道光元年(1821)建,设在文庙西(今沙州镇华东超市西侧)。

东南隅义学 校名。此处有两所义学,均为道光元年(1821)建。一所设在渭源庙 (今月牙泉镇原杨家桥中学校址);另一所设在今莫高镇新墩村,原新墩庙。

中南隅义学 校名。道光元年(1821)建,设在古浪庙(今肃州镇杨家堡村林场东侧)。

东北隅义学 校名。道光元年(1821)建,设在洮州庙(今七里镇原习滩村一带)。

西北隅义学 校名。道光元年(1821)建,设在三道闸大庙(今莫高镇甘家堡村一带)。

中北隅义学 校名。道光元年(1821)建,设在庄浪庙(今黄渠镇常丰村一带)。

西南隅义学 校名。道光元年(1821)建,设在东高台庙(今肃州镇高台堡村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