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河大桥
桥名。也称西大桥。因建在党河河床上,故名。最早在什么时候建造,史无记载。从清代到民国以来有了名称记载,但都不过是简易桥,随建随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0年开始建为七孔钢筋水泥桥。1979年7月,此桥被洪水冲坏。1981年重建为六孔钢筋水泥桥,每孔跨度十六米,全长一百米,上置栏杆,坚固壮观,前所未有。随着经济发展,车流量增大。2002年敦煌市政府又将其进行了拓宽,宽度在原桥十二点五米的基础上两侧各加宽六点四米,使其宽度达二十五点三米。东西由原来的单向双车道变为双向四车道。并设置了人行道、护栏,采用花岗石铺设。大桥的拓宽极大地缓解了东来西往车辆在高峰期的拥堵现象。
白马塔大桥
桥名。位于党河大桥的南侧,始建于2012年。因横跨党河河床,直通旅游景点白马塔而得名。全长一百七十六米,设计为七孔钢筋水泥桥。设计美观,造型独特,它的建成不但大大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而且连通了规划中的城市环城南路的党河两岸,有效地带动了党河两岸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党河周边景观环境、人文环境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敦煌城市文化品位、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大桥
桥名。位于敦煌市城区之东,故名。最早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下永丰渠上,不过是一个简易的木桥。1966年至1967年在对总干渠进行全面改造时,对整座桥进行了重新设计修建,桥体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两边并增设了护栏。重新修建后成为通往五墩乡(莫高镇)莫高窟、安西县(瓜州)的必经桥梁。随着敦煌旅游事业发展,原有的东大桥已不适应各种车辆骤增的需要。2009年敦煌市又在此大桥的北侧,北干渠和东干渠的分水闸北边,改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桥梁,仍命名为东大桥。重新改造的东大桥在原旧桥宽六米的基础上,增加到现在九十多米。看似桥不像是桥,看似路其实是桥,桥面壮观,视野开阔,它是通往火车站、飞机场、莫高窟、瓜州县及敦煌市郭家堡镇、莫高镇的必经桥梁。(www.xing528.com)
北大桥
桥名。位于敦煌市城区北面,故名。始建于2013年,在今转渠口镇雷家墩村与肃州镇高台堡村交界处,全长一百八十米,是继白马塔大桥修建后又建的一座大桥。横跨党河河床连通东西两岸,它的建成不但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而且对开发市区北部经济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大桥
桥名。也叫314大桥。是建在省道314线、横跨党河河床的一座大桥,也是党河进入绿洲区的第二座大桥。位于月牙泉镇合水村与七里镇杜家墩村交界处,北靠白马塔大桥。始建于2006年,全长一百四十四米,它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周边的交通压力。景观大道大桥
桥名。建成于2016年7月,位于鸣沙山北侧,今月牙泉镇合水村与七里镇南台堡村交界处,自东南向西北横跨党河河床,也是党河进入绿洲区第一座大桥。长三百米,宽十五米,属钢结构整体箱梁桥,是目前敦煌境内唯一钢体结构大桥。也是敦煌文博会的配套设施工程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