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道路及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域交往的影响

汉代道路及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域交往的影响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存在,张骞只是对传统道路的继承,而被官方所认可。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各地赴西域、中亚的使者、商队“相望于道”,使团“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这不仅有利于西汉王朝国家政权的巩固,也为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畅通创造了条件。北朝时期谓之五船道,唐代名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新北道则直指车师,路程缩减一半,沿途又多水草,易行。新北道的开通,进一步便利了中国与西域的交往。

汉代道路及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域交往的影响

丝绸之路

路名。西汉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与西域的联系,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 138)和元狩四年(前 119),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的交通大道。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存在,张骞只是对传统道路的继承,而被官方所认可。

注:敦煌是汉代丝绸之路秦陇段的重镇要冲。它由于地扼两关,因此,不仅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枢纽,而且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各地赴西域、中亚的使者、商队“相望于道”,使团“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年之中,使团“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这些使者商队,来往于丝绸之路,出入于玉门关阳关道上,一派兴旺繁荣的景象,为此史称当时的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见 《汉书·郡国志》注引《耆旧志》)。此间,西汉王朝更加强了对敦煌的经营,促使河西四郡西端的敦煌,既成为进军西域的前哨阵地,又是中西交通交流过程中各国使团、商旅的重要补给基地。这不仅有利于西汉王朝国家政权的巩固,也为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畅通创造了条件。

南道

路名。汉称。《汉书·西域传》有明确记载,“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一为南道,二为北道”。出阳关(今敦煌市阳关镇境内)“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这就是说出阳关后,沿南山(昆仑山)北麓,经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县西南五十里废墟)、精绝(今新疆民丰县尼雅古址)、扜弥(今新疆于田县东巴什拉乎拉克)、于阗 (今新疆和田县)、皮山、莎车、疏勒(今新疆喀什)、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越过葱岭,沿帕米尔河过休密(今阿富汗境内瓦罕),再经兰氏城(今阿富汗瓦齐拉巴德)到达木鹿城。这条道路越过葱岭后,向南行经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罽宾(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还可达身毒 (今印度)。

北道(www.xing528.com)

路名。汉称。《汉书·西域传》明确记载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一为南道,二为北道”。“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沿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奄蔡焉。”这就是说,由敦煌西北行,出玉门关,穿过白龙堆,沿北山(今天山)南麓,经尉犁(今新疆焉耆县南)、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龟兹 (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今新疆乌什县)到达疏勒 (今新疆喀什),与南道汇合。然后越葱岭(今帕米尔),向西北经大宛、康居到奄蔡、安息等地。最远可达大秦罗马帝国)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新北道

路名。东汉设。丝绸之路的又一条支线。《后汉书·明帝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将军窦固、耿秉、刘张等统军“万四千骑”出征车师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所开通。北朝时期谓之五船道,唐代名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

注:在新北道开通之前,自汉境往车师,是从敦煌向西,出古玉门关(今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经白龙堆,过鄯善(故楼兰国)北境西抵焉耆(敦煌至焉耆段,古称“西域北道”。新北道开通后称“西域中道”),复自焉耆折向东北,经吐鲁番高昌),又折北,翻越天山始抵。此道迂远难行。新北道则直指车师,路程缩减一半,沿途又多水草,易行。新北道的开通,进一步便利了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后来,十六国时期吕光从龟兹返师,唐玄奘往印度取经,裴行俭送波斯王子返国,宋王延德出使高昌,皆循此路。 

(李正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