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历代地名录中的沟壑:清代时期至今的命名及位置信息

敦煌历代地名录中的沟壑:清代时期至今的命名及位置信息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正宇)(二)清代时期的沟壑推莫兔沟名。(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沟壑山水沟现今沟名。近人以此涧为石门涧,位置不合。东起东沟,西至崔木土沟,全长约三十公里。在敦煌市莫高镇三危山东麓,距县城五十公里,因在西水沟之东,故名。也称多坝沟峡谷,全长约十二公里。谷内有三个跌水,一、二跌水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三跌水在敦煌市阳关镇境内。

敦煌历代地名录中的沟壑:清代时期至今的命名及位置信息

(一)唐代时期的山涧

山阙涧

山涧名。唐宋时寿昌县山涧。在山阙烽与鸣沙山之间,甘泉水过此涧折而东北,流向沙州城。今就此涧建为党河水库。 

(李正宇)

石门涧

山涧名。唐寿昌县河流。石门指石门山,即今敦煌市阳关镇境内的墩墩山,涧指水,石门涧指石门山之间流过的水。 

(李正宇)

无卤涧

山涧名。唐寿昌县河流。其水无卤,故以为名。位于敦煌市阳关镇墩墩山西南,即今天的“西头沟”。

(李正宇)

横涧

山涧名。唐代敦煌沟涧。在州城东北六十里,南距神泉驿、北距白亭驿各二十里。证圣元年(695)于涧侧置横涧驿。东河水系有涧渠,推测其位置在州城东北,里程不详,或与横涧有关。 

(李正宇)

(二)清代时期的沟壑

推莫兔

沟名。蒙语。意为“有树有土墩的地方”。即指今天的崔木土,位于今敦煌市阳关镇西境约三十五公里。 

(张仲《敦煌地名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沟壑

山水沟

现今沟名。俗称。唐宋时寿昌县泉流,古名失载。在大泽西北,原系大泽泄水涧道。今大泽沦为洪积戈壁,而地下潜流出露为泉,成为此涧补给水源。水流自东南而西北,至寿昌城北四十余里止,全长五十里。Φ.366《唐天宝十载(751)前后寿昌乡退田簿》(拟名)载张持法户有地“一段伍亩”,在“寿昌城东五里”,北临涧;王木藏户有地“一段肆亩”,在“城北七里”,北临涧;又“一段肆亩”,又“一段壹亩”,皆在“寿昌城北十里”,北临涧。即指山水沟在城东五里至城北十里一段。近人以此涧为石门涧,位置不合。 (www.xing528.com)

(李正宇)

西土沟

现今沟名。在敦煌市阳关镇西南方向,东西走向,属洪水冲击形成。东起东沟,西至崔木土沟,全长约三十公里。由于形成时间比较长,两岸形成的冲击断面清晰可见,每一层不同的地质结构都象征着历史的年轮。上方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古堡,有的像烽燧,有的像怪兽,并伴有老鹰在上空盘旋。里外植被丰富,棱棱、拐枣、红柳遍地都是,不时还有黄羊出现。属季节性的山沟,上游只有在夏季山洪暴发时沟内才有水,其他时间都为干沟。

东水沟

现今沟名。在敦煌市莫高镇三危山东麓,距县城五十公里,因在西水沟之东,故名。北靠东戈壁,南邻一百四戈壁,峡谷长约十二公里,上有来水,平均径流量在一百五十万立方米左右。20世纪70年代原五墩乡在东水沟建有一座小型水库,浇灌下游开垦的荒地,今上游来水大为减少,水库早已废弃。

西水沟

现今沟名。在今敦煌市莫高镇与月牙泉镇交界处,三危山西麓。在东水沟之西,故名。在唐代称之为岩泉,清乾隆以后又称之为大泉河。其源头始出于莫高窟东南四十里,鸣沙山东麓之高泉,西北流过城城湾,折北流经莫高窟前,出口消失于戈壁中。

西头沟

现今沟名。在敦煌市阳关镇西面,故名。从古董滩中横穿而过。东起鄂博兔泉,西北流,在今敦煌市国营林场西北渗入戈壁滩。在唐代称之为“无卤涧”,形容水质非常纯洁。上游为鄂博兔泉,流经不长便渗入地下。中游一般干涸无水,只有在上游山洪暴发时才有洪水流下。下游有从沟底两旁渗出的泉水不断流出,至下汇集中水量不断增加。并提供今龙勒村和国营林场灌溉。

崔木土沟

现今沟名。在今敦煌市阳关镇西境,距镇政府约三十五公里。崔木土为蒙语,在清代称之为推莫兔,今俗称崔木土。又称之为崔木土峡谷,南北长十八公里,平均宽度为二百米,最宽处达六百米,最窄处仅十二米,峡谷相对高差四十至一百八十米。整个峡谷景色各异,从南到北分布有十湾,即海子湾、孙家湾、洞子湾、西房子、土门子、孙家台子、李家台子、刘家台子、韩家台子、阴洼峡,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多坝沟

现今沟名。在今敦煌市阳关镇西境,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距敦煌市区约一百五十公里。也称多坝沟峡谷,全长约十二公里。谷内有三个跌水,一、二跌水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三跌水在敦煌市阳关镇境内。沟内除阿尔金山在山洪暴发时有大量的洪水向下倾泻外,平时只有上游苇子泉出露的泉水一直流淌,并渗入弯腰墩湿地。多坝沟景色宜人,被称为能生长千年的胡杨林分布在两岸,最高山峰有汉代修建的烽火台巍巍壮观,在汉代属出入西域南道的主要关隘。据当地老人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不少老百姓在这里开荒种地,打坝拦截上游来水。但不时被洪水冲毁,毁了再建,建了又毁,因此峡谷前沿就形成了“多坝”的沟,故名。

八龙沟

现今沟名。在今敦煌市阳关镇西境,库姆塔格沙漠中,是最早由阿尔金山下泄的洪水冲刷形成的洪沟,全长约十七点五公里,也是下游弯腰墩和马迷兔地下水补给之一。为什么称之为八龙沟,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洪水冲刷形成的沟有八条,弯弯曲曲向北摆布,像八条龙在地面游荡。另一种认为,此沟是由洪水冲刷形成的八条沟,实际上是八条垄,也叫八垄沟。

和尚沟

现今沟名。在三危山内。因沟内曾有和尚墓塔而得名。 

(张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