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昌泽,大小广泛,位于寿昌县城东七里,距沙州城北一百九十里

寿昌泽,大小广泛,位于寿昌县城东七里,距沙州城北一百九十里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汉代时期的泽池大井泽泽名。汉称渥洼水,唐称寿昌泽,亦名寿昌海。位于寿昌县城东七里,东西广十里,南北长十五里,其泽广大,因名。沙州城西北一百九十里,唐宋时寿昌县泽泊,《沙州图经》卷第五、《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并同。其他各户地或在城北二里,或在城北五里,均不见有泽毗邻。平仁爽户地“一段伍亩”,在“寿昌城西五里”,泽西。大致可知此泽方位与范围。唐五代寿昌县泽泊。

寿昌泽,大小广泛,位于寿昌县城东七里,距沙州城北一百九十里

(一)汉代时期的泽池

大井泽

泽名。在敦煌城北十五里,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或云汉破羌将军辛武贤于其地穿大井,因而得名。见于P.2005。约当今敦煌城北之阶州湖一带,今因水源萎缩,古时泽区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唯余南部一段水域,在今转渠口镇及黄渠镇交界一带。 

(李正宇)

渔泽

泽名。在敦煌城东北三十里,约当今大井泽之东,P.2005、S.5448等卷载之。今踏察所见,此泽大致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以墩湾古城为中心,东北至城湾农场四站十余里,西南至郭家堡镇六号桥村十余里。西汉开拓河西,于此置渔泽障。今转渠口镇五圣宫村二组南有汉烽火台一座,近处遍布汉代夹砂陶片及灰陶残片,台东有古城垣遗址,台西南发现汉代瓮棺墓葬,出土汉代瓮棺,当即渔泽障故址。元封六载(前105),置效谷县。与《沙州都督府图经》记其城周回500步,P.2005云在沙州城东北四十里,皆合。 

(李正宇)

四十里泽

泽名。即今敦煌市黄渠镇笆子场村以北,明沙梁以南。现已退化为碱滩。唐代有渠(今名苦沟)自南而北穿过其泽。 

(李正宇)

(二)唐代时期的泽池

寿昌泽

泽名。位于唐寿昌县城东南十里今大泉处,方圆一里。汉称渥洼水,唐称寿昌泽,亦名寿昌海。原名渥洼水,本不需改名,然有可能北魏在此设了寿昌郡及寿昌县,随之改名为寿昌泽或寿昌海也。 

(李正宇)

大泽

泽名。位于寿昌县城东七里,东西广十里,南北长十五里,其泽广大,因名。此泽“水草滋茂,百姓牧放六畜,并在其中”(见 《寿昌县地境》)。北有出水口,今名山水沟,西即汉渥洼水。 

(李正宇)

曲泽

泽名。沙州城西北一百九十里,唐宋时寿昌县泽泊,《沙州图经》卷第五、《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并同。向达云:“自小方盘城西行三十里为西湖,俗名后坑子,泽中芦苇丛生,形稍屈曲,自西北稍偏东南,古所谓曲泽,或即指此。” 

(李正宇)

北泽

泽名。唐宋时寿昌县泽泊。古名失载。在城北三里。Φ.366载某户地“一段肆亩”。在“寿昌城北三里”,泽西。其他各户地或在城北二里,或在城北五里,均不见有泽毗邻。此泽南北范围里许。今沦为亚雅丹地带。

(李正宇)

西泽

泽名。唐宋时寿昌县泽泊。古名失载。在城西三里至五里,石门涧南侧。今其处仍为盐碱下隰之地,方圆已不足一里。Φ.366载赵元钦户地“一段叁亩”,在“寿昌城西二里”,泽北;又有地“一段肆亩”,在“寿昌城西五里”,泽西。侯丑娘户地“一段肆亩”,在“寿昌城西三里”,泽北。平仁爽户地“一段伍亩”,在“寿昌城西五里”,泽西。大致可知此泽方位与范围。 

(李正宇)

萨毗泽(www.xing528.com)

泽名。唐五代寿昌县泽泊。即阿牙库木湖(在今新疆)。《隋书·地理志》初载其名。贞观初,康国大首领康艳典东徙,于此泽附近筑萨毗城。高宗上元二年(675),改鄯善镇为石城镇,隶沙州,此泽随之隶于寿昌县。 见 P.5034《沙州图经》、S.367《沙州伊州地志》及《寿昌县地境》。萨毗,又作苏毗、孙波,P.2803背作璨毗,P.4640作璨微,皆一音之转。中唐时,其地属吐蕃晚唐至北宋为仲云(又作种榅)族地。 

(李正宇)

东泉泽

泽名。在沙州城东四十七里,周环沼泽,中多水泉,因在州城之东,故名,即今东沙窝一带,今名伊塘湖。初唐置东泉驿于此泽西七里处(今敦煌市莫高镇新店台),西去州城四十里,东去其头驿二十五里,更东,去悬泉驿一百零五里,为古来瓜沙驿道所经。 

(李正宇)

闵泽

泽名。唐宋时寿昌县泽泊。在城南三里。Φ.366载杜舍王地“一段柒亩”,在“寿昌城南五里”,泽南。又赵元钦地“一段拾亩”,在“寿昌城南五里”,泽东。此泽与杜舍王田籍所载闵泽方位地点相同,亦当为闵泽。今寿昌故城南三至五里处有古泽遗址,方圆约二里,水已干涸,唯余沉积沙滩,今名段家坑,当即闵泽故址。龙堆泉当在此泽西南畔。

(李正宇)

百尺池

池名。或作西八尺,晚唐至宋敦煌蓄水池,在州城西北,具体位置不详。 

(李正宇)

东水池

池名。指唐宋时敦煌蓄水池,在州城东,即今敦煌市莫高镇原西河(和)槽子。 

(李正宇)

西水池

池名。晚唐至宋敦煌蓄水池,在州城西,约近都乡渠,具体位置不详。池侧有庙,谓之西水池神庙。经踏勘,州城遗址西南六里今西干渠西侧,有深沟如涧,或即此池遗址。 

(李正宇)

东盐池

盐池名。唐时敦煌盐池。在东泉泽之东北。西距州城五十里,“东西二百步,南北三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其盐在水中自为块片,人就水里漉出暴干,并是颗粒,其味淡于河东盐。”(见 P.2005、S.788图卷以及《元和郡县图志》)。今分隔为南北两池,沉积食盐,泛生芒硝,储量丰富,为当地最大芒硝及食盐矿床。 

(李正宇)

西盐池

盐池名。俗号沙泉,唐时敦煌盐池。在沙州城西北一百一十七里,“总有四陂,每陂二亩已下”(古代“已”又同“以”);产盐,“大者如牙,其味极美,其色如雪,取者既众,用之无穷”。约当今黑海子西南部之西园湖与野马井子一带,大方盘城在其西三十里,古玉门关在其西南五十里。今其处仍遍布食盐、芒硝,盐质佳于他处。 

(李正宇)

北盐池

盐池名。唐时敦煌盐池,在沙州城西北四十五里,“东西九里,南北四里”。产盐,“其盐不如西池,与州东盐味同”。位置在今敦煌城北黄渠镇张家圈与故长城之间,当四十里泽之北。今其池已被十余条沙梁分割,盐池压缩到东西六里、南北四里范围之内。 

(李正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