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城
城名。汉代城址。又称沙州故城,即西汉时的敦煌郡城。唐代以来改郡为州,遂名沙州城。遗址在今敦煌城西,跨过党河大桥即到。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见《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一直使用到清雍正三年(1725)。作为郡县衙署驻地长达一千八百三十五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敦煌古城为土筑,曾经多次补修。规模最大的补修有两次,一次是西凉庚子二年(401)李暠称凉王,以此城为国都,因而大事补修;又一次大约在唐天宝六至十载(747—751),可能与吐蕃出兵勃律、攻击河湟、对敦煌形成威胁之势有关。今西北角墩南十米豁口处剖面,可以清晰地看出西汉始筑及西凉、盛唐两次补修的痕迹。据敦煌遗书所载,唐宋时期的敦煌城,周长约五千五百米。如今,古城西垣基本保存下来;南垣已坍塌,但遗址宛然而在;东垣于雍正三年 (1725)被党河洪水冲毁,仅留有一段基址遗痕;子城城垣早被毁坏,地表痕迹全无;罗城北垣仅存西北角墩以东一小段(20世纪80年代尚长达百余米)。根据现存遗迹可以推算出唐宋时期敦煌古城罗城的周长约三千七百米,其子城周长当为两千四百米 (其中子城南墙即罗城北墙,一墙共用,长约六百米)。郡城之外三至四米处,又筑有围绕郡城一周的羊马墙。羊马墙,高厚不及郡城墙垣之半,但周长超过郡城。围绕羊马墙外,有护城河围绕。护城河宽十三点五米,深三米,今古城西北角墩西侧凹地,即护城河故址残段。护城河的水源,来自城濠西南一处大泉。此泉分两道流入城濠,绕城四周至城东北角合流,向北七里,汇入党河。古称此泉为“分流泉”。《敦煌廿咏·分流泉咏》云:“地涌澄泉美,环城本自奇。一源分异派,两道入汤池。波上青苹合,洲前翠柳垂。况逢佳景处,从此遂忘疲。”昔为士女游观之所,今已干枯湮没。
郡城四面开有东、西、南、北四门,今西、南二门遗址依然可见。
郡城内有纵横大街若干条,将城内分切为若干坊 (今能知其坊名者有二十个坊),坊内有巷,巷内有曲(曲即小胡同)。规制大致仿自长安而规模远不及长安。
敦煌古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子城为郡县衙署、库藏、军营所在,规模较小,故又称小城。过党河大桥以西,就进入了子城。如今子城城墙早已不存,完全看不出子城模样。但是罗城仍可略见轮廓。罗城为民人百姓、市肆店铺所在,规模颇大,故又称大城。罗城居西南,子城居东北,二城相连,一墙分隔;罗城与子城间有便门相通。
(李正宇)
龙勒城
城名。汉代城池。即今敦煌市阳关镇寿昌村破城子。西汉至十六国时期为敦煌郡龙勒县城,北魏升格为寿昌郡,又在境内别建阳关县。唐宋时期为寿昌县,属沙州。隋及初唐在此城置军府,名为龙勒府。晚唐至北宋改置为军镇,名寿昌镇,后晋时再置寿昌县,仍属沙州。明朝中叶,屡受吐鲁番人侵扰,居民陆续迁居酒泉、张掖。嘉靖七年(1528)此城及敦煌皆被吐鲁番人占领(见《明史·沙州卫传》及《罕东左卫传》)。清朝人误断此城为阳关城。光绪三十一年春(1905年,乙巳岁),敦煌知县汪宗瀚曾立碑于此城东南隅,上刻“古阳关”三个大字。此碑,向达先生1942年来此时尚在,今佚。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斯坦因曾在城内东北隅进行过发掘,至今有瓦砾陶片散布。
汉武帝元鼎四年秋(前113),这里属酒泉郡敦煌县辖境(时,敦煌郡尚未建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流放犯人在龙勒城南渥洼水旁捉住一匹野马,谎称“天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假戏真做,说成天降祥瑞,是要让天子骑上这匹天马去征服四方。汉武帝为了旌表此地,所以将此地升格为县,县名取“龙勒”二字。按:古云“天子之马曰龙”(见《公羊传·隐公元年秋七月》注),又称良马为龙驹、龙马(南唐李后主词有“车如流水马如龙”之句);“勒”是马笼头,用作动词有羁勒、收勒的意思。以“龙勒”二字为县名,意思是收得天马的地方。
这里自从西汉时出了一匹 “天马”而被载入史册之后,西晋时又出过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索靖。唐贞观十八年(644)冬,玄奘大师由此回到久别的祖国,唐代著名大将郭知运也曾在这里担任过龙勒府折冲……凡此,皆使其地光大传名于后世。而此城自建立至今,已走过二千一百多年,的确是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
(李正宇)
效谷城
城名。汉代城池。也称效谷县。在唐沙州城东北四十里(P.2691),一说三十里(P.2005)。本为西汉鱼泽障,元封六年(前105)置为效谷县。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酒泉人黄花攻破此城,遂废。其址在今敦煌城东北转渠口镇定西村,西南有汉烽火台一座,附近遍布汉代夹砂陶以及灰陶残片,并有汉代瓮棺出土。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记其城垣周围五百步。原有残存遗址,1990年建立定西移民村时已被毁。
(李正宇)
河仓城
仓城名。两汉为沿边囤积军储所建。遗址在今敦煌城西北二百四十二里,马圈湾以西,汉显明燧东北。关于河仓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云:“古河仓城,周回一百八十步。右,在州西北二百卌二里。俗号河仓城,莫知时代,其城颓毁,其趾(基址)犹存。”(这就是说,在初盛唐时河仓城的地面建筑已毁坏殆尽,仅能从残基余痕上揣摩它的昔日存在了。如今,在经受了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后,河仓城那点儿残基又颓毁成什么样子呢?)《通典》及《太平寰宇记》皆云:“(沙州)西北到河仓烽二百四十二里。”乃指傍城之烽。《归义军图经略抄》作“二百四十里”,乃取整数,略其余数;《敦煌录》作“州西北二百三十里”,“三十”原当“卅”,应是“卌”之笔误,复取整数,略其余数“二里”,于是“二百卌二里”讹为“二百三十里”。但据《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及《通典》《太平寰宇记》所载里程考之,河仓城确应在“州西北二百卌二里”,位置远在玉门关以西六十余里。而大方盘城却在玉门关东二十一里,距敦煌多不过一百六十里,与“二百卌二里”之数远不相符。故知大方盘城绝非河仓城。
(李正宇《敦煌大方盘城及河仓城新考》)
注:关于河仓城的位置,自斯坦因把大方盘城比定为河仓城以来,不断引起学者和专家的质疑。首先提出反驳的是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先生。他在1993年所著《敦煌史地新论》“敦煌大方盘城及河仓城新考”文中,就明确提出大方盘城绝非河仓城,而是汉代玉门都尉物资仓库,名为昌安仓,而河仓城位置远在玉门关(玉门都尉府)以西六十余里。2011年敦煌市博物馆组织,嘉峪关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派人参与,依据《沙州都督府图经》载“古河仓城……右,在州西北二百卌二里”,对河仓城位置进行了考察,果然在玉门关(玉门都尉府)以西三十八公里处榆树泉盆地的腹地发现了一座古城残迹。经测量比对,其古城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都与《沙州都督府图经》提供的河仓城数据非常吻合,存在的出入可能是古今测量的方法以及行走的路线不同造成的。同时,在新发现古城城址西北五百米处高台地发现了一座坍塌的烽燧,正如《通典》《太平寰宇记》皆云“(沙州)西北到河仓烽二百四十二里”,乃指河仓城之烽,证明了河仓城与河仓烽同在一起。河仓城周围是芦苇、水湖、沼泽,地形隐蔽,北边紧靠疏勒河,其名必与疏勒河有关。此次文物工作者对河仓城实地进行全新考察认定,再次印证了李正宇先生对历史上河仓城位置的准确判断,否定了斯坦因大方盘城是河仓城的误说,还原了河仓城的本来面目。
大方盘城
仓城名。俗称。元明两代称“跌烈半金”,即都尔布津,《元史语解》作“都尔伯珍”,谓四方形城,意译谓之“大方盘城”。为汉晋仓储遗址。约在敦煌城西北一百六十里,即汉代的昌安仓。《敦煌汉简》两见其名,一简出自大方盘西北二公里处的烽燧遗址,一简出自马圈湾出土汉简,似名“昌安仓”。斯坦因据敦煌遗书《敦煌录》“河仓城,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古时军储在彼”故将此城比定为河仓城,实属误解。据李正宇《敦煌大方盘城及河仓城新考》及吴礽骧《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考证,今大方盘城应为西汉玉门都尉的物资仓库,名“昌安仓”。
小方盘城
城障名。俗称。元明两代称“跌烈半金”,即都尔布津,《元史语解》作“都尔伯珍”,谓四方形城,意译谓之“小方盘城”。汉代为玉门都尉治所,位于敦煌城西北八十公里的戈壁边缘(斯坦因编号T14,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号D25)。沙畹、王国维等人考证为西汉敦煌郡玉门都尉和东汉玉门障尉治所。玉门关亦置于此。据敦煌马圈湾1979年新获汉简,西汉玉门都尉所属之玉门候官治所在马圈湾燧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号D21),故西汉玉门关址似在其西南零点六公里之羊圈湾。新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候官燧废弃,玉门关亦关闭。东汉建武初,省部都尉仅置玉门障尉(即玉门候官),其治所东迁小方盘城,玉门关似随之东迁小方盘城西侧之塞墙上。 (www.xing528.com)
(吴礽骧)
草城
城名。汉代城址。俗称。北魏时称之为“阿丹城”(突厥语)。今甘肃省瓜州县锁阳城桥子村长沙岭有一座汉代城堡,今名草城,又叫半个城。这里邻近汉长城宜禾都尉美稷候官所辖塞段,悬泉置中有美稷亭一名,因而草城很有可能即美稷亭遗址。
(李并成 李正宇)
遮要置障城
城名。汉代敦煌郡设置的城障。遗址位于今敦煌市城区东三十公里处。是悬泉置通往敦煌的中间站,唐代称“其头驿”。
(李正宇)
北府城
城名。东汉、魏晋置。《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载:“敦煌置南府、北府。”南府者谓敦煌郡府,在敦煌郡城(即沙州城)内;北府者,谓东汉及魏晋以来递次更置的护西域副校尉府、伊吾司马府及伊吾都尉府是也。晋立伊吾都尉,并寄理敦煌北界,非今之伊州。由于东汉至晋之护西域副校尉、伊吾司马、伊吾都尉等府“并寄理敦煌北界”,故称“北府”。其具体地点尚待考证,度之,即敦煌市城北四十余里之黄渠镇戴家墩古城遗址。P.2625号《敦煌名族志》载西汉宣帝地节元年(前69),张襄自清河奔天水,病卒,其子迁居敦煌,“家于北府,俗号北府张”。盖后世人追叙前世事而用后世地名,当非西汉末已有“北府”之称。
(李正宇)
东乡县城
城名。疑即五棵树井古城。位于敦煌城东北约六十公里五棵树井北一点五公里处,北距汉长城十二公里,又名甜水井二号遗址。北魏至西魏设。
(《敦煌志》)
会稽郡城
城名。北魏在敦煌设瓜州置。遗址在今甘肃省玉门市赤金乡赤金峡内。
常乐郡城
城名。即六工破城。北魏在敦煌设瓜州置。遗址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西南。曹魏置宜禾县,西凉设凉兴郡,北魏置常乐郡,唐在瓜州置常乐县城。
(李正宇)
平康古城
城名。北魏至北周尝于其地置平康县,北周废,并入鸣沙县。唐宋时置平康乡,也称平康乡城,在城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云“平康废县在卫西南”,恐误,当在州城以北。
(李正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