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敦煌县悬泉乡辖地及乡名,共六保

唐敦煌县悬泉乡辖地及乡名,共六保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其汉冥安县下辖有鱼离乡之称。据P.3898、S.514等唐敦煌县悬泉乡手实与籍帐记载,辖地当在县城东七里至四十里一带。其下辖原三危乡的五、六保,五墩乡的一、二保,郭家堡乡的三、四保,共六保。辖区内有新兰州、新兰卫、安定、安化等地,乡名取新兰州、新兰卫之“新”,安定、安化之“安”二字。其下辖原肃州乡的一、二、三保,孟家桥乡的四、五、六保,共六保。

唐敦煌县悬泉乡辖地及乡名,共六保

(一)西汉西凉时期的乡

安乐

西汉效谷县乡名。据《悬泉置汉简》所见:效谷县有“安乐乡”之称。

(李正宇)

鱼离乡

西汉冥安县乡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78页刊布悬泉汉简I0112③:124号简云:“入鸡一只(双),十二月壬戌,厨啬夫时鱼离乡佐逢时。”知其汉冥安县下辖有鱼离乡之称。

(李正宇)

西乡

西汉效谷县乡名。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敦煌汉简释文》1271号简AB两面皆有 “效谷西乡高议里”之文,知其西汉效谷县有西乡之称。

注:据敦煌汉简,西汉敦煌郡下有县,县下有乡,乡下辖里;又多有亭,而亭则非一级政权,或为都尉辖下的烽燧,或为郡县辖下的邮驿机构。敦煌汉简关于县下诸乡的记载很少,据已刊布的敦煌汉简透露,汉代敦煌郡各县宜有乡级建置,而敦煌县乡数及乡名已失载。

(李正宇)

东乡1

前凉敦煌郡效谷县乡名。1987年敦煌县五墩乡新店台 (今敦煌市莫高镇新店台村)135号墓出土五谷瓶记有“建兴十三年(325)五月丙子朔四日己卯,效谷东乡□□里民,大女阎芝身死,今得初移……之下寅仵佃,上至苍天,下至黄泉,天地吏出广土,长入地,自受伐自,今以告戒,附棺椁及酒、钱入用……即不得□朔失受”,由此知前凉敦煌郡效谷县置有东乡。这对研究前凉敦煌地方行政机构建置有重要意义。

(何双全)

东乡2

西凉敦煌郡敦煌县乡名。敦煌佛爷庙出土西凉张辅墓五谷瓶记有“庚子六年正月癸未朔廿七日己酉敦煌郡敦煌东乡昌利里张辅字德政身死”,知西凉敦煌县亦有东乡名。

(何双全)

西乡

前凉敦煌郡效谷县乡名。据1987年敦煌县五墩乡新店台(今敦煌市莫高镇)第187号墓出土五谷瓶记有“建兴十七年(329)四月癸酉朔一日癸酉,直执。大女、西乡郭綦香,今死终,自今以□,生人之郡行,死者封之。生死异路,各不与相注移,除注月、注日、注举、注行,注□□,注□直言。急急如律令”,得知前凉敦煌郡效谷县仍沿用西汉“西乡”之名。 

(李正宇)

北乡

前凉敦煌郡效谷县乡名。见“延寿里”。 

(何双全)

西宕乡

西凉敦煌县乡名。见S.113《西凉建初十二年(416)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籍》,乡下有高昌里,里下有赵羽坞。

注:十六国后期,敦煌乡里建制的资料甚少,唯见于西凉 《建初十二月正月籍》户籍,每户前面均标有“敦煌郡效谷县西宕乡高昌里”。西宕乡的位置,是否与宕泉有关,值得研究。根据《敦煌录》载:“州南有莫高窟,去州二十五里,中过石碛,带山坡至被斗下谷中,其东即三危山,西即鸣沙山,中有自南流水,名宕泉,古寺僧舍绝多。”宕泉水自南向北流,水之西岸应是宕西,此水沟下段西南,今郭家堡镇地面,或即西凉西宕乡地域。 

(陈国灿)

(二)唐代时期的乡

敦煌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及城郊,因县得名。所辖为沙州州城的关厢。南邻神沙乡,东邻慈惠乡,北邻平康乡,西邻龙勒乡。州城内置坊,已知有二十多坊。敦煌乡之设,一直延续到北宋,其中吐蕃统治时期(788—848)废乡,改为中元部落。约在北宋治平四年(1067)西夏占领瓜沙,置乡不详。 

(李正宇)

莫高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东南,神沙乡以东,即指今月牙泉镇东南境,鸣山村一带。以地近莫高窟得名。

龙勒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西南,今七里镇境内。以地近西南有龙勒山得名 (龙勒山即指今天的阿尔金山)。

注:此乡名来源有误,龙勒山一名,始见于唐代,唐以前不见此名。而龙勒县名起于西汉,唐以山名冠其名,属本末倒置。

(李正宇)

神沙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城南,以地近神沙山得名。

平康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在城北,南邻敦煌乡,东南邻慈惠乡,东邻效谷乡,北邻洪池乡,西邻洪润乡,西南邻龙勒乡,耕地约二万八千亩。北魏和北周尝于此地置平康县。 

(李正宇)

洪池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最北境,约今黄渠镇一带。乡名来源不详。

玉关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东北,效谷乡以东。以地近唐玉门关而名。

效谷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东北,今转渠口镇定西村一带。以地近汉魏效谷县地而名。 

(李正宇)

洪润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西北,龙勒乡北,平康乡西,约今七里镇以北及肃州镇一带。乡名来源不详。 

(李正宇)

悬泉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东,大致在今莫高镇境内。以县东有悬泉水而得名。据P.3898、S.514等唐敦煌县悬泉乡手实与籍帐记载,辖地当在县城东七里至四十里一带。(www.xing528.com)

(李正宇)

慈惠乡

唐代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东北,约在今莫高镇与郭家堡镇交界一带。乡名来源不详。

寿昌乡

唐代寿昌县乡名。位于县城西南(今敦煌市阳关镇),原北魏寿昌郡地。乡以县为名,县以南寿昌海得名。 

(李正宇)

从化

唐代敦煌县乡名。疑位于县城东南(今甘肃省肃北县境),以安置来归的少数民族慕义归化得名。

(李正宇)

赤心乡

唐五代归义军时乡名。隶属沙州敦煌县,唐归义军张议潮驱逐吐蕃后建,为归义军时敦煌县十一乡之一,地在县城东口。 

(李正宇)

注:唐代时期的敦煌城位置,指今天的沙州古城遗址。

(三)民国时期的乡

鸣沙镇

民国时期敦煌县镇名。即今天的沙州镇。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立敦煌县第一区公所,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为鸣沙镇。因城南有鸣沙山,故名。镇下辖六保:民生保、民有保、民治保、民享保、民新保、民乐保。县城内设有四街:一街称民生街,二街称团结街,三街称和平街,四街称文化街。 

(张仲)

和平乡

民国时期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东,俗称东乡。其下辖原三危乡的五、六保,五墩乡的一、二保,郭家堡乡的三、四保,共六保。即新店保、隆德保、会文保、仁和保、三闸保、泾桥保。辖区内有西和、新平凉二地,乡名取西和的“和”、新平凉的“平”二字,寓意和和平平。 

(张仲)

新安乡

民国时期敦煌县乡名。位于城南,俗称南乡。其下辖原杨家桥乡的一、二、三保,党河乡的四、五、六保,南湖乡的七保,共七保。即会宁保、兰厅保、渭源保、岷州保、新岷保、镇番保、南湖保。辖区内有新兰州、新兰卫、安定、安化等地,乡名取新兰州、新兰卫之“新”,安定、安化之“安”二字。 

(张仲)

永宁乡

民国时期敦煌县乡名。位于县城西,俗称西乡。其下辖原肃州乡的一、二、三保,孟家桥乡的四、五、六保,共六保。即平番保、肃州保、西宁保、武威保、古浪保、山丹保。辖区内有永昌、西宁二地,乡名取永昌的“永”、西宁的“宁”二字,寓意永远安宁。 

(张仲)

静肃乡

民国时期敦煌县乡名。位于城北,俗称北乡。其下辖原转渠口乡的三、四保,吕家堡乡的一、二保,今黄渠乡的五、六保,共六保。即大有保、华亭保、新渠保、富强保、清水保、庄浪保。辖区内有静宁、新肃州二地,乡名取静宁的“静”、新肃州的“肃”二字。 

(张仲)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乡

南湖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阳关镇,位于敦煌市城区西南。因位于敦煌境内最南并有一湖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属新安区(后改三区)的新平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六乡。1956年12月并为新工坝、阳关两个高级农业社。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南湖大队。1961年改为南湖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湖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南湖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南湖乡。2007年8月1日,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乡设镇,并更名为阳关镇,因汉代阳关遗址在境内而得名。此名沿用至今。

杨家桥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月牙泉镇,位于敦煌市城区南郊。以乡政府驻地在杨家桥村而得名。1949年成立区公署,属于新安区(后改三区)的新民、新建、新富三个乡。1953年在新建乡(后改二乡)建立了只有五户农民的全县第一个农业初级社,即“牛秉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冬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成立杨家桥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第四乡。1958年9月,称敦煌人民公社鸣山大队。1961年春,改为杨家桥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卫东公社。1969年11月又恢复为杨家桥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名为杨家桥乡。2010年12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销杨家桥乡,设立月牙泉镇,以境内有月牙泉而得名,月牙泉镇名称沿用至今。

三危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莫高镇,位于敦煌市城区东部。因靠近三危山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属和平区(后改二区)的胜利、泾州两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三乡。1958年9月,称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一中队。1961年成立三危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先锋人民公社。1969年11月又恢复为三危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名为三危乡。2004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乡并入莫高镇,三危乡名称不再使用。

五墩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莫高镇,位于敦煌市城区东部。以乡政府驻地在五墩村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属和平区(后改二区)的新店、隆德两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一乡。1958年9月称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三中队。1961年成立五墩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曙光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五墩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五墩乡。2002年6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乡设镇并更名为莫高镇,五墩乡名称不再使用。

郭家堡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郭家堡镇,位于敦煌市城区东北部。乡名来源于一座堡子。此堡属郭姓人家所建,后因郭家堡乡政府驻地在郭姓庄堡,郭家堡乡由此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二区南渠和胜利乡的一部分,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二乡,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二中队,1961年成立郭家堡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东方红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郭家堡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郭家堡乡。2015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销,设立郭家堡镇,此名沿用至今。

吕家堡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转渠口镇,位于敦煌市城区北部。乡名来源于一座人工打造的堡子。此地原建有一座堡子,堡内居住的都以吕姓人为主,吕家堡乡由此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静肃乡的一、二保。1949年10月建政,属静肃区(后改五区)的和新、和义两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九乡。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红墩大队一中队。1961年成立吕家堡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红墩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为吕家堡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吕家堡乡。2005年12月17日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并入转渠口镇,吕家堡乡名称不再使用。

转渠口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转渠口镇,位于敦煌市城区北部。以乡政府驻地在转渠口村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静肃区的和胜、和利两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十乡。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红墩大队二中队。1961年成立转渠口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红光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转渠口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转渠口乡。2002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乡设立转渠口镇,此名沿用至今。

黄渠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黄渠镇,位于敦煌市城区北部。乡名来源于一条渠。清雍正年间,由党河向黄墩子开渠引水,并取名黄渠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属静肃区(后改五区)和富、和强两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十一乡。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红墩大队三中队。1961年成立黄渠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永红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黄渠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黄渠乡。2015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销,设立黄渠镇,此名沿用至今。

党河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七里镇,位于敦煌市城区西南部。因党河水穿境而过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属新安区(后改三区)新富、新和、新强三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第五乡,下辖十个初级社。1956年更名为敦煌县党河乡,下辖邵家桥、杜家墩两个高级社。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党河大队。1961年成立党河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为党河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党河乡。1986年2月17日,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撤销,设立七里镇,实行镇管村体制。七里镇之名,是以距敦煌市城区七公里而得名,此名沿用至今。

肃州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肃州镇,位于敦煌市城区西北部。以乡政府驻地在肃州庙村而得名。1949年建政,为永宁区(四区)的永平、永和两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七乡。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河西大队肃州中队。1961年成立肃州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东风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为肃州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肃州乡。2000年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2004年7月7日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乡并入肃州镇,肃州镇镇名沿用至今。

孟家桥乡

乡名。即今敦煌市肃州镇,位于敦煌市城区西北部。以原孟家桥乡政府驻地在孟家桥村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为永宁区 (四区)永宁、永乐、永胜三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八乡。1958年9月改名为敦煌人民公社河西大队孟家桥中队。1961年成立孟家桥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红卫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为孟家桥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名为孟家桥乡。2004年7月7日经甘肃省民政厅同意批准,撤乡并入肃州镇,名称不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