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一条大道,出宁德县城,经由石后乡的石壁岭,逶迤向西北,抵西乡洋中镇,再越鞠多岭通往章后、南坪、际头、留田等地天山茶产区,路途在七八十里左右。此路再经虎贝乡,还可通往古田,乃至建瓯、建阳等地。这是一条“盐茶之路”。明朝之际,茶叶已成为宁德县西部山区的主要农产品。明万历县志载:“茶,西路各乡多有……其地山陂洎附近民居,旷地遍植茶树,高岗之上多培修竹,计茶所收有春夏二季,其获利不让桑麻。”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教士哈钦森到宁德石后乡一带,亲眼见到山坡上的层层茶园形状如“巨大如糖塔”“简直身处茶区”。在此时期大量对外输出茶叶的基础上,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主动开辟宁德三都澳的“福海关”。此后几十年间,闽东绿茶由此出口欧美,该口岸出口的茶叶最高年份达到全国出口量的30.19%,“天山绿茶”得以扬名,蜚声海内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抗战初期,宁德县西部山区洋中、石后、虎浿等地产茶量约在一万担,约占全县三分之一左右。1941年,福州沦陷,天山茶销量剧降,此后均不起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产销复兴。20世纪50年代,天山绿茶制作由炒青改为烘青。20世纪60年代初,所谓“正天山”所产茶叶,售价高于平均市价数倍。20世纪70年代初,宁德茶厂建立,开始创制特种绿茶和高级特种茉莉花茶,20世纪80年代后,经宁德茶厂的努力,采用“正天山绿茶”为原料,经过“六窨一提”工艺,精制成“天山银毫”,经“五窨一提”精制成“天山春毫”,成为全国有名的品牌。其中“天山银毫”在1989年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天山茶的名声达于鼎盛。(www.xing528.com)
20世纪60年代后,茶区引进多种大白茶与高香品种,因制作工艺不同,形成系列。到2000年前后,“天山茶”主要名品还有诸如“天山雷鸣茶”“天山雀舌茶”“天山凤眉茶”“天山清水绿”“天山毛尖”“天山银芽”“天山毫芽”等数十种,均以其优良品质,被收录于20世纪80年代成书的《中国茶经》中,后又录于2004年版的《宁德茶业志》中。用天山绿茶窨制成的“天山银毫”和“天山银毫”则成为闽东一地乃至全国最好的茉莉花茶,数获国家和省部级茶业评选大奖,也成为当时出口茶叶中的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