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宏
中国苎麻种植栽培和织布的历史至少3000年。苎麻手工织布技艺可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石”。
《寿宁县志》载,在明代,寿宁220甲中有145甲从事纺织,产品主要为苎麻布。可见苎麻手工织布在当时为寿宁的主要产业之一。其生产工艺和技艺与先民传统织布的方法一样,传承至今,成为一个见证寿宁农耕社会发展历程的活标本。它是承载寿宁县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是研究寿宁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
寿宁传统手工苎麻织布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经过种麻、浸麻、剥麻、漂洗(日晒夜露)、绩麻、成线、绞团、梳麻、上浆、纺织、晒布、漂洗、印染等十几道手工工序。从麻到布工艺复杂,一道也不能少,是一种独特的工艺流程。
麻布所用的原料是苎麻,属荨麻科植物,喜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称誉。苎麻生长比较野,房前屋后和山上都可种植,稍加管理即可。因此,也有人叫它野麻、野苎麻、家麻、白麻,地方不同叫法也不一样。春天种下后,一年可收割2-3次。苎麻收割后留下树头,每年就会自然生长。
剥麻,就是将成熟的苎麻砍下,去掉叶子,把砍倒的麻杆搬到水田中浸泡。接着用特制的刀把表皮上杂质刮除干净,剥下茎皮,然后将剥出的麻皮塞进铁叉子里夹紧,用手发力抽拉,一根根撕开,挂着晒一两天即成麻条或麻片。
麻片要成为织麻布的麻线,还需要经过绩纱,绩纱即是纺线。绩纱时将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再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并捻接成细小麻纱线,再用圆筒卷成麻线团作为织麻布时的经线,或用一根约三寸长的竹枝挽成如茧状纱锭一样的小团缕作为织布时的纬线。
妇女们绩纱的时候把原纱放在桶里,用砂子压着,一手拿着竹竿,“哒哒哒”手不停息,最终绕成一个两头大沙漏形团子。缠好的线团犹如一枚恐龙蛋,在上面撒烟丝,这样能防虫咬。以前,绩工完成之后,就会把纱线拿到早市去卖,一般就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候,现在市场上几乎很难见到。
牵好经线之后,还不能织,还要给麻线上浆,上浆得请人帮忙,所有的线团分批套在一个架子上,趁着天晴把粳米浆(也有的用地瓜粉)熬成浆糊,盛放到葫芦瓜做成的水瓢上。瓢沿通几道小孔,放在两座架子中间,让麻线穿进穿出粘上米浆,由辘轳放线和卷回成团。上米浆之后比较光滑,经过阳光短暂的晾晒,细麻线干后变硬,顺直了并且不会断裂。(www.xing528.com)
上好浆的经线经过晾晒之后,就可以织布了。手工织布的工艺较为复杂。牵线是织布的第一道工序,要将经纱按照自己所要的幅宽牵好,分配线团,牵疏入筘。筘板好像是箅子,要一根一根把纱线入筘,即“丝丝入扣”,需要两人以上非常细致耐心协作完成。入筘不能有丝毫含糊,否则织布时经线会绞在一起,结成死结。接下来是穿杼,将麻线一根一根穿到杼缝里,为织布做准备,这决定着所织布的疏密。织布时,经线分上下两组,通过左右脚交替踩踏板,带动两组经线上下交错,中间用梭子穿入纬线,并用木梳打紧,经线、纬线交替交织,织成麻布。民间常说麻纺线很麻烦,可谓“一丝一线皆辛苦”。
最后,就是成布后的处理,包括脱胶、漂白、染色等环节。织好的麻布经石灰水浸泡漂白洗涤晒干,可以制成麻衣、麻袋。如果需要染色,则需送到染坊染成青色,最后缝制围裙等布品。麻布制作成的装谷子的布袋,谷子不会粘在布袋上,遇到雨天时,布袋也不会吸水,轻便耐用。用麻布染成青色制成的劳动服,凉爽,容易吸汗,不舒服的是麻布粗糙,容易摩擦伤及皮肤,现在几乎没有人穿了。如今,麻衣主要用于丧事,即老人过世,儿孙等均要披麻戴孝,穿戴的就是麻布制成的麻衣。麻布的许多用武之地,大概只有在习俗中了。
在传统“男耕女织”社会里,村民所穿衣服及生活所需的布料基本上是妇女一梭一梭地织出来的。那时,织布手工技艺为旧时妇女们必学技术之一,织布机是妇女的舞台,在这一缕缕麻线的穿梭中,妇女编织着日子,编织着未来。
寿宁古镇斜滩,大部分村庄位于低海拔区,这里溪流环回,气候温暖,土壤湿润,非常适宜苎麻的种植和生长。以前,水北、印潭、钱塘、楼下等许多村庄都成片种植苎麻,其中水北村的传统织布工艺远近闻名。
水北村位于寿宁斜滩镇北部,清乾隆年间建村伊始,开村肇基太祖吴氏夫人,善织一手好布,以婆媳相传的方式,传授技艺。随后,何、许、范氏等姓始祖相继迁入形成现在多姓氏的村落。清光绪年间,该村就有数架织布机,织麻成为该村的传统工艺,婆婆手把手传媳妇。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水北村织布产业进入兴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比户皆绩机杼,杼之声盈耳”,织布能手众多。水北村许多织女年轻手巧,所织麻布细密结实,经久耐用,颇受周围十里八乡百姓喜爱,手工制成的麻布围裙还成为当地妇女陪嫁时的必备品。至今,仍有许多乡村还有苎麻布围裙陪嫁的习俗。
旧时,许多妇女为了挣钱过日子,没日没夜织布,有时为了赶工还得通宵达旦加工。由于水北村早时尚未通公路,妇女们赶工织成的成品麻布,需相约成群结伴,天麻麻亮就出发,沿着崎岖山路长途跋涉赶往斜滩、竹管垅、南阳等乡镇圩日集市上去卖,织女们的艰辛程度可略见一斑。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生产的新布料广泛使用,这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已经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古老的机杼声正从我们的耳畔渐行渐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