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霞浦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及其影响力

霞浦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及其影响力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许一跃小说歌2006年,“霞浦畲族小说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畲族村是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霞浦畲族小说歌”的闻名,不能不提到另一个人,他叫钟昌尧,为白露坑人。至今,他已整理出版了200万字的《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和100万字的《霞浦畲族小说歌》,目前还准备整理出版第三本300万字的畲族小说歌图书。如今,一大批“霞浦畲族小说歌”的歌唱者,担当起传承义务。

霞浦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及其影响力

◎ 许一跃

小说

2006年,“霞浦畲族小说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小说歌的闻名,关联着一个村庄,两个传人和一大批歌唱传承者

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畲族村是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白露坑位于溪南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白露坑村管辖半月里、牛胶岭等5个自然村。全村345户,人口1400多人;其中畲族335户,人口1378人,畲族人口占98%,为霞浦县最大畲族聚居村。白露坑峰峦叠嶂,山环水抱,风景迷人,民俗纯朴。白露坑村主要为钟姓畲族,据霞浦县畲族姓氏谱牒记载,畲族大约是在明初相继迁入福宁府(今霞浦县一带),到清时,白露坑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当时,福宁府境内畲族私塾开办不到20所,白露坑就占了3所;福宁境内畲族秀才仅数人,而白露坑的半月里自然村就连续出了雷世儒等5位秀才。

在如此浓厚文化的白露坑村,畲民素有盘歌、对歌的传统习俗,生活中他们常以歌代说、以歌当哭、以歌传情、以歌达意。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但借汉字把畲语音韵记入手抄歌本,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在长期的以歌代言沟通情感、以歌论事扬善抑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中,形成了一整套劳动、接客、婚丧、喜事等的对歌习俗。畲歌多为一事一议,有的还能构成故事情节。如对日常劳动和生活起居即兴言唱,对畲族历史和重要人物进行刻划和颂扬……如此,便产生了小说歌。“霞浦畲族小说歌”以唱歌的形式倾诉情感、叙述故事、表达思想,将祖先传说、历史故事、礼仪习俗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下来。

200年多来,白露坑村民世世代代相传小说歌,每逢“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小说歌就如百花盛开一样。美丽的畲村寨配上美妙的歌声,简直就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白露坑畲民的小说歌常在畲家村里绕着,歌声从茶山、田园,房前屋后,不经意间飞出来。他们闲时唱忙时唱,求婚唱结婚唱……常常是男女畲民相互唱和,男的唱得火热,女的应得柔和;男的唱得怯怯懦懦,女的和得稳稳当当,待到男的有些结结难吐时,女的却还是步步稳进……一场场自发的令人心悦的畲家小说歌对唱,在风景优美的畲家村里,时常要延续好几天。(www.xing528.com)

“霞浦畲族小说歌”诞生于清朝,最初是由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懂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的人将这些作品,改编成诗歌体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并结合本民族语言特点进行再创作。在畲族小说歌的发展路上,有两个白露坑人,最值得敬佩。

钟学吉,清末民初白露坑人,7岁入私塾,20岁开设私塾。他结合教学,编写了大量的畲族歌谣,其中小说歌《长连正歌》《诸葛亮》《孟姜女》《唐伯虎》等均出自他的改编。是他把白露坑推为畲族歌乡之首,有“未到白露坑,不算唱歌人”之说。钟学吉创作的畲族小说歌,代表作有《高辛氏》《钟良弼》《末朝纲》等,这些是根据本民族民间传说编写的具有史诗性质的小说歌,被族中视为“祖公歌”,在不少场合用以替代《盘瓠王歌》。《末朝纲》是钟学吉晚年代表作之一,是他小说歌中最长的一篇,由300多首组成,叙写了畲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历史,在畲族长篇小说歌中占有重要地位。《钟良弼》是钟学吉在福宁府三明会馆担任董事期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歌,他根据清嘉庆七年(1802)福宁府举行府试,曾发生“县书串通监生诬指畲民不准与试”,畲族童生钟良弼愤然呈控上诉,官府才“例准一体应试”这一史实,成功塑造了畲族童生倔强的形象,就畲民入学权利、反对民族歧视、追求平等公正的义举,进行热情讴歌与严厉鞭挞,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在畲族民间文学史上,钟学吉第一次用畲族歌言的形式创作小说歌,首创出具有浓郁畲族色彩的独特文学载体,在畲族历史上留下划时代的印记。为此,闽、浙一带的畲民,皆把钟学吉推崇为“畲族歌王”。

“霞浦畲族小说歌”的闻名,不能不提到另一个人,他叫钟昌尧,为白露坑人。他从小就跟着父辈们学唱畲歌,十三四岁就能在歌会上盘歌。据说57岁起,钟昌尧踏上一条整整25年的旅程——自费遍访闽浙畲族聚居地,以文字形式收录畲歌,特别是小说歌。近年来,钟昌尧把藏在家中和心中许多年的畲族小说歌全都推出来,他虽年老体弱,但仍夜以继日的搜集和编辑,编成了许多新旧畲族小说歌。至今,他已整理出版了200万字的《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和100万字的《霞浦畲族小说歌》,目前还准备整理出版第三本300万字的畲族小说歌图书。

如今,一大批“霞浦畲族小说歌”的歌唱者,担当起传承义务。在霞浦县民族中学和乡镇民族小学读书的畲家姑娘,把畲家小说歌唱进校园,唱到县、市、省各级高雅的舞台上,有姿有色的延续了畲家小说歌动听的声音。县民族中学和白露坑畲族小学还创办了畲族小说歌传习所,专门为畲族子女传授畲族小说歌、畲族舞蹈等畲族文化,共有240多名畲族学生参加培训。住县城的畲民在城西关罗婆亭组了个“畲家歌寮”,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畲族青年歌手就会集中在这里对唱。《三请诸葛亮》《刘伯温寻主》《九州头》《刘备招亲》《八仙头》《梁三伯与祝英台》《何文秀》《孟姜女寻夫》《祖公歌》《九节金龙歌》《忘恩背义》《出门点心歌》《二十四孝》《会八仙》《啼嫁妆》《闹喜房》……历史、传说、家教、风俗等应有尽有。歌手们的原腔原调,从寮里发出,飞出寮外,飞向八闽。2008年,霞浦成立了保护和弘扬畲族小说歌、畲族歌谣的民间组织——“霞浦县畲族文化教育研究会”,研究会将通过各种民间渠道筹集资金,整理畲族小说歌,举办歌会,开展畲族文化保护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