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后,木船陆续退出运输与渔业两大领域,包括福船生产中心的闽南,也基本停造木船,但在2000年前后,蕉城区文化工作者发现漳湾岐后村仍然沿用传统技艺制造“福船”,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一行考察了这里的造船技术,充分肯定其较为久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这是漳湾岐后村“福船水密隔舱”技艺存世的巨大价值所在。
传统手工制造木船,有较为繁复的技艺和严格的取料要求、特别的设计,岐后村精于此技的师傅有刘妹孙、刘妹俊、刘三济、刘细秀等人,他们同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捻须打灰是福船工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蕉城区政协文史委/提供
在2005年前后,制造一艘载重量为60吨三桅海船,需用技工400工日,杉、樟等各种用材80立方米。工序主要有如下几步:首先,安竖龙骨、配搭肋骨,装钉隔舱板,完成船的框架。其次,钉舷板和装盖甲板等,完成船壳。第三,完成船上的房、舵、桅、帆车、锚车等。最后,油灰塞缝、修灰、油漆、上画。
木船的用料,主要是当地出产杉木以及樟木等“杂木”。船的框架,如龙骨、梁等,要用较坚韧的“杂木”,如樟、柯等,船舵也要用坚韧的木料。舷板则大多用较轻的杉木。船的主桅杆又直又长,只有杉木可用。(www.xing528.com)
船用油灰是用桐油和白灰,按一定比例舂好后,再混合竹丝、麻丝、苎丝而成。油灰质量好,同时顶塞得合格,船几年不会漏水。
造船工具有各种斧头、各种锯(梁锯、手锯、“虾蛄锯”)、各号凿子、铁锤、刨刀、钻、钉送、钉兜、钉拔(“牛头拔”、套环拔)、篾钎、墨斗、曲尺、刮刀、灰刮板和不同品种的铁钉,以及辅助施工的“柴马”、千斤顶等等。
制造较小型的木船,传统上不打图纸,全凭造船师经验。但制造大型木船,则要先制作出设计图。据赖其丰先生回忆,当年宁德国营船厂造船,要有5份图纸,“水线、剖线、边面图(看船型)、布置图、立面图”,当时宁德县造船厂曾经到厦门、福州等地取得图纸,仿制木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