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数先民们筚路蓝缕开启荒原的业绩已随历史风尘湮没,而黄鞠的伟业却凿在石上,留存至今。
黄鞠像
黄鞠所创的水利工程,奠定了霍童河谷千年以来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水利灌溉带来粮食和经济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和高产,繁荣的农业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农耕文明打造了社会文化的底色。据多份古代文献记载,唐宋时期以至明代,霍童溪岸广种松树,原上遍植桃树,水面莲荷连天,文人笔下描绘为“九里松岸”“十里莲湖”,俨然一幅仙家幻境的现实版本。黄鞠水利开辟后400余年间,霍童山在道教界得到“三十六小洞天”之首的显赫地位,当与霍童河谷仙境般的风光景色不无关系。
黄鞠所创的引水工程,造福千秋。尽管洪水多次给霍童溪两岸民众带来田园被毁的灾难,尽管河谷地区很难摆脱水旱天灾的多年轮回,但由于两处引水工程都设计巧妙,水位较高,并且工程开凿于坚石之间,因此,直到现代社会,仍然泽被霍童河谷千家万户,仍然起着“农业命脉”的作用。
1957年,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修复“琵琶洞”,疏浚明渠,后又建抽水泵站,清泉再次流入文湖村一带的耕地,当年增产3000担粮食。而龙腰渠的也被利用发电,为当地人民带来的光明与生产动力。
霍童隋代水利工程酿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www.xing528.com)
石桥村先民巧妙地利用了龙腰渠水带来的落差,安装了几处水力碓楼,用以磨面、舂米。又引水入村,在村中设置了三个池塘,称“日、月、星三湖”,进村水渠九曲,在3个分水处各设一尊石制蛤蟆,用以提高水位分配水量。家家用水之后,肥水又流入田中。村庄水系构成一处浑然天成的生态格局。
传说中,黄鞠打破“风水”的禁忌,以宁要万家福,不要一家贵的信念,毅然斩断“龙腰”。在完成了左岸引水隧洞工程之后,还在广袤的河谷中营建了“三十六墩”,破了子孙后代出贵人当大官的“风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霍童民众勤勉而有毅力,不乏能工巨匠,不缺商贾文士,但确实少有仕途春风得意者。
千百年来,当地人民,特别是黄氏族人感恩黄鞠这位伟大的开基者,他们奉其为霍童的“土主神灵”,年年祭祀于宫庙之中。每年农历二月二,各姓群众举办灯节用以纪念黄鞠开基之恩。石桥村黄姓村民居多,他们认为黄鞠故居就在石桥,村内有“龙首堂”,祭祀黄鞠。近年还建了牌坊、修了道路、疏浚了池塘,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旅游景点。
黄鞠手创水利工程,在南方多雨潮湿的岁月里,经历洪水山崩,千年不朽。引水渠、隧洞中清流,日夜不停流淌千年,如同甘美乳汁,养育霍童河谷一代又一代聪慧健壮、心灵手巧的男人与女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