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鞠灌溉工程:中国隋代最完备的水利工程

黄鞠灌溉工程:中国隋代最完备的水利工程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认为,黄鞠灌溉工程是古代南方山丘区水利工程和民间自筹修建、政府指导管理的典范工程,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景观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处在中国大地上迄今发现的系统最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隋代灌溉工程,仍然流淌着汩汩清泉,造福着万千民众。霍童溪右岸水利引霍童溪支流大石溪水。洞、渠走向为一弯曲弧线,全长约400余米,贯通霍童溪畔一堵临水石崖,提高霍童溪水位10多米,引至湖头村一带自流灌溉。

黄鞠灌溉工程:中国隋代最完备的水利工程

专家认为,黄鞠灌溉工程是古代南方山丘区水利工程和民间自筹修建、政府指导管理的典范工程,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景观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1000多年的岁月流逝,卷走无数故事,留下了这一孔孔幽深的隧洞和苍古的石渠。这一处在中国大地上迄今发现的系统最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隋代灌溉工程,仍然流淌着汩汩清泉,造福着万千民众。

考察水利工程的样貌,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乡间的传说,如今人们大体上能够拂去陈旧风尘,勾画出这一段伟大业绩的面貌……

这一传世工程开辟于7世纪初,创建者是一位来自中原的水利专家黄鞠,因此今人把这个水利工程命名为“黄鞠水利工程”。这个工程有两处遗迹,分别是霍童溪右岸狮子峰下的“龙腰水渠”和左岸的“琵琶洞”引水工程。

隋、唐前,霍童溪流域已有人定居农耕,自六朝以降,北方人氏陆续入闽,闽东一地风气渐开,中原文明扎下根来,今霍童、石桥、坂头、文湖、郑厝等村落分布的霍童溪河谷,甚至已经有了较为稠密的人烟。矗立于霍童河谷中央的鹤林宫,建于公元528年,规模宏大,残存至今的石柱径约50厘米,长3米以上,这也间接证明当时人力充裕,生产力达到了较高水平。

由于霍童河谷地势较高,溪水不能自行引流两岸土地,当时大部分为旱地或荒原。地方史书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因辟隋炀帝暴政,带领家族南下来到霍童。他带来的是成熟而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术,面对的是千顷荒原,这就很好地解释了黄鞠开发霍童河谷的动机与愿望。按照地方文献记载,这一年是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黄鞠开始兴建引水工程。(www.xing528.com)

霍童溪右岸水利引霍童溪支流大石溪水。大石溪,在《民国县志》稿本中,又名为“礁下潭”,在狮子峰西侧流入霍童溪,如今渠长约1700米,大部分宽约2.5米,顺山势水平流淌,将大石溪水位提高20多米。水渠渠首有一处约20米长的拦水坝,是现代重修的。水渠最后一段翻越石桥村后的“龙腰”石梁岗。这段渠道长20多米,宽约1米,深近2米,全部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凿成。溪水翻过山岗,可自流灌溉霍童右岸狮子峰东侧的土地,在后世某些文献记录中,这条渠还曾延伸数千米,直达霍门峡内的“红亭”一带。

隋代引水隧洞 甘峰/摄

霍童溪左岸的“琵琶洞”水利工程规模要大于“龙腰水渠”。如今在湖头村角岩自然村附近的现场,仍然可以清楚地见到数段开凿于坚硬岩石中的隧洞,洞与洞之间,由长短不同的明渠相接。这处引水隧洞当地人又名为“枇杷洞”,因其洞中有蝙蝠,也叫“蝙蝠洞”。这五段石洞总长77米,最长的37米,最短的5米。洞、渠走向为一弯曲弧线,全长约400余米,贯通霍童溪畔一堵临水石崖,提高霍童溪水位10多米,引至湖头村一带自流灌溉。仔细观察,可推测这400余米的渠与涵洞原本可能是一条完整的引水隧道,由于岁月流逝,中间部分崩塌而变成如今状况。这残破的五段隧洞,大小规格基本相同,高约2.5米,宽约1米。洞壁不平整,洞顶呈不规则的弧形,状极苍古,加之经年累月水流苔蚀,石色大都黑色,不由人不信这是古人心血的遗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