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鞠修水利垦荒的事迹在《今古宁德》中引发关注

黄鞠修水利垦荒的事迹在《今古宁德》中引发关注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黄鞠修水利垦荒溉田的事迹,民间记忆一直存留到现代。霍童镇区按传统分为4个街区,就是4个“境”,每年农历二月二,村民必然要举办灯会娱神,前后举行若干天的民俗活动。各境编排出花灯、高跷、线狮等,巡游行列中最显赫位置,就是黄鞠与朱福两位“土主”的塑像。

黄鞠修水利垦荒的事迹在《今古宁德》中引发关注

隋代人黄鞠修水利灌溉霍童河谷千顷良田的事迹,最早出现在成书于宋淳熙九年(1182)的地方名志《三山志》中。

《三山志.卷十六.版籍类七》记载,“霍同里。仙湖、堵平湖、塘腹湖会小溪水。隋谏议黄公创。溉田千顷。宋淳熙二年(1175),有请佃者,官以其妨民,不给,仍搜获。储知县诗云:咫尺仙湖号堵平,先贤曾此劝农耕。若教一日归豪右,敢向黄公庙下行?”当时的县令储谆叙,曾经出面干预,明令禁止当地人占湖为田,不允许妨碍水利。在《三山志》中,关于霍童的地名,还记录了“黄大夫湖”。

应当说,尽管这时候“黄公”修水利已过去400余年,但作者梁克家所记录的,是与其同代的宁德储县令的事迹,其真实性是无庸置疑的。

此后,明、清两朝,《八闽通志》《福宁府志》、明嘉靖《宁德县志》和清乾隆《宁德县志》等地方志,以及霍童当地黄家谱,均有记载同样的事迹。其中,明代何乔远所著《八闽通志》载:“谏议大夫庙,在十二都霍童山下。大业中,尝垦山之荒塘为田,而凿山通洞水以灌溉之。后乡人感其德,建庙而祀焉。”清初崔五竺所编撰的《宁德支提寺图志》载:“度泉洞,在狮子峰右,长里许,高丈余,洞六尺。隋黄公鞠所凿,引泉溉田以济霍童村民,今祀之。”直到清嘉庆年间,由隋代遗留下来的水利设施仍然有着明晰的公用性质,当时,当地有些村民曾为龙腰水利用水发生纠纷,宁德县衙发公告加以协调。

更为奇特的是,在清初编撰出版,后在清咸丰年间再版的《宁德支提寺图志》中有一幅描绘霍童山水的古画卷,其中赫然出现了引水隧洞“蝙蝠洞”,并准确地描绘在“仙菜峰”边。(www.xing528.com)

对黄鞠修水利垦荒溉田的事迹,民间记忆一直存留到现代。

霍童镇区按传统分为4个街区,就是4个“境”,每年农历二月二,村民必然要举办灯会娱神,前后举行若干天的民俗活动。各境编排出花灯、高跷、线狮等,巡游行列中最显赫位置,就是黄鞠与朱福两位“土主”的塑像。至于黄鞠当年破除风水,斩断龙腰石岗引来清泉的传说,更是口口相传。1959年,县委几位干部到霍童文湖一带下乡,他们曾探查过一处名为“枇杷洞”的古老水利隧洞,后写成文章被收在《宁德县建国十周年纪念文集》中,记录了当地农民告诉县里干部,“这洞开辟于‘唐代’”的事迹。

霍童隋代水利 

然而在很长的时期,人们只是把它们当成普通的水利工程来看待。20世纪90年代,霍童溪左岸的枇杷洞引水隧洞还险些被毁于乡村公路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