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 源
拜月
“月啊月,你在天上滑,我在地下行。行到福州城,买了一块饼。月也圆,饼也圆,年年刣猪做大年。”
中秋佳节如年年中秋月亮,如约而至。她伴着童谣,童谣托着月亮,把天上人间欢聚一堂。多少的向往就有多少的记忆,多少的记忆就有会多少寻找之旅。
福建屏南双溪,是屏南县老县城,建治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当时的县衙建在屏山之南,清皇帝就赐佳名“屏南”为县名,一直到1950年迁出,设县治216年。一个古老的政治文化中心,它一定深藏绵长的文化根脉,这里的中秋拜月又将找到多少填补人们的乡愁和思古情怀。
双溪拜月自古便有,源于双溪先祖迁居至此,对远在他乡的亲人思念,对这一年风调雨顺,自己能过上安宁生活的一种感恩。他们在田边园角设香案,摆上今年收成的果实焚香拜月。民间有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为了方便,渐渐地演化在自家最高处摆香案祭拜。屏南建治后,这民间祭拜成了官拜,在县衙前,东、南、西、北四大城门设香案,请供品,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至此,这一自由的民间习俗便有了一套相对完备程序。
整个过程有:设坛、摆供品、就位、进香、鸣炮、奏乐、念文、诵经、礼拜月光菩萨、跑灯、读疏文、化金元宝、放烟花、礼毕,大家分享月饼。(www.xing528.com)
虽说“男不拜月”,可这拜月的准备工作,还是要男女分工,在女人们准备各种祭器时,男人们到田间地头采回五谷果蔬。而后女人一样样装点上供。一张长达8米的供桌摆满乡村生产的供品,有茎、有根、有叶、有果、有花,样样俱全。最重头的供品是一块重达100多斤、直径达1米的大月饼。
夜幕降临,合围在祭台边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月光菩萨、玉兔捣药、吴刚伐树”5个灯箱亮出了与月光一样的清辉,再添祭台前红烛明天,周边的各色灯箱映彩,整个祭坛五彩缤纷。
随着司仪一声“进香”鸣炮,便礼花满天,拜月从此进入了庄严的程序里。一曲民乐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让刚沸腾起来的场面慢慢安静了下来。身穿海青袍的居士步入了祭坛前参拜月光菩萨,念着《礼佛忏悔文》,木鱼声声,铃磬悦耳,这仿佛给拜月仪式定下了基调。穿着大红喜庆盛装的善女子踩这个基调的节奏步入祭坛前太极大圆场中,领头人木鱼击奏,步走天罡,诵读《太阴感应真经》,顺着太极场行走八卦,演绎着否极泰来的美好夙愿。祥和静穆感觉之后便是生机,清清亮亮的倩女们献上了充满柔美的“礼拜月光菩萨”的生活禅舞,音乐舒缓,舞姿曼妙,如临宫阙仙池,此境中不管天上人间,一样心旷神怡。余兴未息,高潮并作,28位妙龄少女擎举28盏精致各种花灯,围绕着太极图中两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碎步小跑,预示国泰民安,灯火穿梭,吉庆中秋。此时人声鼎沸,欢乐无边。
一篇骈文体疏文就在这欢的气氛中大声诵读:“月神爱苍生,菩萨怜赤子。保佑庶民平安吉祥,五谷丰登……”这篇疏文便是百姓的所有夙愿,便是拜月一个落旨。节庆是传承,是教化,或许还有更多的承载。
皓月在满天的礼花中悄悄上了树梢,是应诚心的朝拜而来,是为看热闹而至,是为天下苍生祝福而往……不管怎么想,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月啊月,你在天上滑,我在地下行。行到福州城,买了一块饼。月也圆,饼也圆,年年刣猪做大年。”许多人唱着童谣,踩着月光,走进了深深的古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