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实验室管理:全面概述教学资源

化学实验室管理:全面概述教学资源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典型的化学实验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室、实验用品、师生等。因此,各级领导要更加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我们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并加以应用,锻炼学生的各种智力。

化学实验室管理:全面概述教学资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资源

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教学资源与课程资源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我们认识教学资源之前,先了解下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定义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教科书、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学科知识、教科书等。

对教学资源的理解自课程改革以来,从以前只是强调“教材”这个单一因素开始向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转变。这说明教学资源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因此我们对教学资源的内涵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关于教学资源有研究者给出过定义,比如教学资源也称之为“教学经济条件”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或者说教学资源是指学校教育学生用的各种条件。作者认为教学资源是指富有价值的,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各种因素,比如说教科书、网络知识、挂图、图书馆、实验室、教师、学生、社区等,既可有形也可无形,既可校内也可校外。从两者的内容范畴上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无论是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投入使用,只有课程资源被评估为合理后,才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投入使用。所以说教学资源只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范围大于教学资源的范围。

关于教学资源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分为条件性教学资源和素材性教学资源,比如说实验室为条件性教学资源,而教科书为素材性教学资源。条件性教学资源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范围,不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又分为有形的教学资源和无形的教学资源;有形的教学资源比如说,教科书、实验室、教具等,即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无形的教学资源范围更广,比如说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能力等。还有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只要是学校内部的资源,比如老师、学生、实验室、教科书、图书馆、幻灯片、参考书、练习册、挂图、录像带等都可称之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比如说科技馆、家长、工厂、农场、商场等;网络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校内外资源。

(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

就化学实验来讲,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实验室、教科书、社区、网络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如表3—1所示。

表3—1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种类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分类都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具有交叉性。而就是因为交叉性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方面会更加灵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典型的化学实验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室、实验用品、师生等。

1.教材

教材是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实际教学过程一般都围绕它进行。它既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也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重要材料。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要避免唯教材论,而是提倡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化学”“感悟化学”,从而喜欢化学。

2.实验室

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最重要的条件性资源,要进行正常的化学教学必须有它做保障。因此,各级领导要更加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用品

化学实验用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验课程资源,没有它的支撑,教师们的实验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亲自体验实验室的探究过程,那么他们的化学经验结构是有缺陷的,缺乏从具体化学事物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的经验。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的直接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教师与学生

和上述课程资源相比,教师和学生处于资源的绝对地位。长期以来教师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但实践证明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人力资源。这是由于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状况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化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时一定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他各项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在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此得出,化学实验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并潜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种类的化学实验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特征及独特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的开发途径和有效利用策略。

二、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以往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化的。根据研究加德纳提出了八个组成智力的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探索智力、自知智力及社交智力。这八个智力成分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他们以不同方式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整合,使每个人具备不同的智力特点,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外显行为。我们不能只把言语智力、数理智力放在首位而忽略其他智力成分,这八个智力成分同等重要,我们都要给予关注和开发。化学实验极佳地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比如实验的目的与原理阐述、实验报告的书写是言语智力的体现;实验假设、实验推理、实验分析是逻辑—数理智力的表现;实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如实验装置的搭建是视力—空间智力和运动智力的集中体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都是社交智力的体现。因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智能。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我们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并加以应用,锻炼学生的各种智力。

(二)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应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因此杜威在他的活动课程里主张遵循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经验中认识事物,积累经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等综合能力。他极其反对教条主义的教学形式,在他的眼里,儿童是一直活动的,通过活动来感受和发现周围的世界,来感受和体验自我,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果让他们坐在教室里死背课本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所学的知识也是死板的,导致学生的头脑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极其不利于学生的生长和发育,这样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教学,不要脱离实际只讲空洞的理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化学实验就是一种活动,所以说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时候,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教师认清自己的定位,要少一些演示实验,多一些学生实验、探究性实验等。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作结构主义,该理论从西方传入我国,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学者,是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的意义建构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来实现,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所有的图式构成了人的认知结构,而意义建构过程就是图式形成变化的过程。所谓同化就是,当有外界刺激时,学习者对其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并纳入已有的图式中,最终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当外界刺激发生改变,且自身无法同化时,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的改变和调整。平衡是指学习者通过同化、顺应外界刺激,使自身的意义建构由学习前的状态到意义建构的另一种状态。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就是在同化顺应之后逐渐形成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构建,教师则起着引导的作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体现着以学生为本,既不把学生当作任意涂鸦的白纸,也不把学生当作盛满知识的容器;而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学习情境,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在情境下,愉快自然的掌握知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虽然知识是客观的,但学生获取这些知识需要通过意义构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创造情境、重视科学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观主张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者。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提出或者回答问题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所以说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多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所收获,实现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人或者动物产生某种行为的心理倾向,是自我决定和自我行为的基础,其特点是只能被激发,不能被建立。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学习行为并朝一定目标努力的一种内在动力,一般分为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动机理论包括: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动机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学生因学习得到强化,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得不到强化就不会产生学习动机,是强化物与学习之间建立的稳定关系。强化动机理论指导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进行强化,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并持久。成就动机理论是指个体努力完成有价值的任务并争取取得成功的内在推动力量,可以促进学生树立目标、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在竞争中获得优异成绩。归因动机理论是指人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的解释:一般分为两种归因,一种是内部原因;另一种是外部原因。个体将失败与成功归结为自身原因是内部归因,而将失败与成功归结为周围环境造成的称为外部原因。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影响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认为需要由低到高共七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七个需要都与学习有关系,前两个是学习的前提,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人与人交往的动力,自尊的需要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求知需要是学习动机。并且审美需要也可作为学习动机。这些需要推动着人们不断努力获取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增强内部动机。

(五)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看作是自己的现实基础。他提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观点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活动形式有多种多样,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科学实践;二是生产实践;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形式之一,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人为地操控或模拟自然现象,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和观察工具,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或测试,探索其内部规律的一种社会活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实践的一种形式。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接受、储存、加工、传递的过程。化学实验能通过各种仪器使许多人们原来看不到的现象和过程,因此对一个化学问题的认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或亲自操作才能记忆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看十遍不如做一遍”说的便是这个理。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并且体会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方法,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任何事物都既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教育史学家曾说过,过去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绝缘体,当前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混血儿。国家之间教育上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已变得不可或缺,只要是进行合理的价值评判,就是寻求世界教育的共同规律。各国的教育总是在其历史延续中和现实水平上与他国不断的交流中发展的。认清不同教育的本质,将其置于本国教育文化水平层面上,置于世界观、思维方式、信仰,甚至生活方式有着相似性或差异性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借鉴、吸收并创新。(www.xing528.com)

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

(一)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模式一直延续着老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坐在下边听课,即使是实验大部分也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有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化学现象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但大多数老师认为演示实验比较麻烦,学生容易扰乱课堂纪律,所以做的次数也不多;有的学校即使做实验,教学内容也很单一,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以老师为主,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极其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而积极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还有利于实现创新性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比如说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然后验证实验和得出结论,最后书写报告。整个实验过程都有学生的参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对于化学的学习,应让学生“做化学”而不是“背化学”,而化学实验是最能展现学生快乐学习的方式,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完成教学目标,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并应用化学,才能实现化学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2.能够提高学生多种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镊子将带有不同盐的滤纸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会发现不同盐燃烧会发出不同颜色的火焰。或者观察钠的金属光泽变化实验,刚切开的金属钠断面是成金属的颜色,很快金属钠的断面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灰色,还有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这些实验现象的观察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实验,如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加热铝箔、胶体的性质、电解水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提出问题、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搜集数据、得出结论、评价、表达与交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由于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看以往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猜测与假设,但此刻要借助教师设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虽说结果可能是错误的,但对学生的主动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得出结论学生进行假设对学生探究能力发展非常重要。化学探究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对实验仪器、装置、步骤等进行规划,实验设计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的方法。总之化学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探究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各方面能力。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重要。

3.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深层次兴趣

开发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化学实验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兴趣,另一种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的产生是不需要任何中介和条件,是主体与客体的直接接触形成的主体对客体的某种爱好;间接兴趣是主体只对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感兴趣,不是由主体与客体接触产生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兴趣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有的同学对老师演示的实验现象、各种仪器、装置等感兴趣,尤其是刚刚接触化学的同学居多,它是最低级的兴趣,我们称之为感知兴趣,感知兴趣属于直接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较高的积极性。比感知兴趣更高级的兴趣我们称之为操作兴趣,是指通过亲自操作实验来获取现象所产生的兴趣,即学生只要把给定的实验做出来,她们的兴趣就得到了满足。我们将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原因产生的兴趣称之为探究兴趣,探究兴趣属于间接兴趣,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动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等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兴趣,我们称之为创造兴趣,它是最高级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促进学生由低级向高级兴趣转化,即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变,最终成为一种乐趣。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环保精神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与本质;科学态度是指在我们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严谨朴实的找出问题本质及其规律的精神。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都是前人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化学学科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我们也应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化学学习。当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相关问题时,需要学生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可能会因为操作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意外的结果或者异常现象,这时我们要尊重事实,不断的钻研,仔细寻找原因,从而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等每一步都要求我们实事求是,绝不能弄虚作假。所以说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如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优势。由于我们当下的环境越来越差,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尤其化学对环境的污染毋庸置疑。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或者实验设计时树立环保意识。所以说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环保意识。

(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特征

从上述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我们可得知,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仅分类多样,而且种类也多样,不仅有条件性教学资源还有素材性教学资源。根据研究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开放性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表现之一,就是开发与利用类型的开放。只要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实验类型都可开发。例如,它不仅可以开发和利用素材性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开发和利用条件性的资源;不仅可以开发利用文字性的资源也可以开发和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化学实验的类型也是开放的,不仅可以开发利用演示性实验,也可以开发利用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或者是实践活动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表现之二是空间的开放。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仅局限于教科书、学校、教师、学生、实验室等这些校内资源,还应广泛利用校外资源,包括国内和国外,城市和农村。同时,新课程改革提倡我们要多与社会、自然相联系,从社会生产生活中发现化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表现之三是开发与利用人员的开放。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并不是只有化学专家才能进行开发,作为化学教师也可以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当然也不是只有教师具有操作化学实验的权利,学生也拥有主动的参与开发、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化学问题等权利,从而获取各种与化学实验相关的信息。所以说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2.动态性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内涵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它的发展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具有动态的特征。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化学教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必然会使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内涵不断扩展,使更多与化学相关的资源成为影响、支持并构成化学课程的元素,不断的补充并丰富课程资源。在以往看来,只有教育专家才是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可用对象,但随着人力资源理念的出现,化学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各界人员等都被纳入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可用对象。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也成为构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要素,如用多媒体演示难以操作的实验,访问世界各国的化学实验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建立化学实验教学数据库、虚拟实验室等。另一方面,不同的地区其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社会因素、民族文化等都有所差别,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存在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就是在这些动态的变化中实现的。

3.生动性

教科书是化学实验教学最重要的资源,随着高校实施一纲多本的制度,多种版本的教材出现在全国各所学校,然而不论哪一版本的教材相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世界都有滞后性,所以说新课程改革强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相对于教材表现出了生动性、新异性。比如,新闻报道、报纸杂志、社会热点、网络媒体以及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当我们需要这些教学资源时,可随时提取并用于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因此,如果想要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得到化学教育,就需要我们要开发多种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4.交叉性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与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具有交叉性、融合性等特征。同理,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与其他学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联系,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时,我们需要下载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而阅读理解资料时需要我们的语文知识。值得注意的是,阅读化学实验资料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还提高了归纳总结写作能力。在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等都与化学息息相关,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有机的结合,既能够发挥实验的特长,又能加深学生所学的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学计算化学反应所需要的量等,总之,通过吸收各个学科的营养知识,可以不断丰富化学实验。

(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特点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运用,下面主要探讨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特点。

1.与实际相结合

由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几乎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比如说医疗、工业生产、食品等。同时又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尽可能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化学实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我们的实际生活,比如说超市出现了许多添加了化学成分的食品,我们可以检测器是否符合食用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化工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污染,我们能否通过实验找到解决的办法。无论从生产加工、环境保护、还是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例子可以引入化学实验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时,当我们遇到自然灾害时如何获得纯净水,让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材料制备净化装置。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供情境素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仅学到化学知识,而且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现如今网络技术已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的迅猛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对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也带了很多的实惠。例如,对于有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多媒体课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实验过程及其现象。比如一些复杂的演示实验—蒸馏含杂质的工业乙醇,其仪器和设备组装都很复杂,就可以用动画课件展示整个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又如很多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而污染环境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当我们进行相关实验科普讲座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化学的学习中也会有一些很难理解的微观物质颗粒,此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除此之外,利用网络教师可以访问全球各国的化学实验教学网站,学生可以查找资料等。当今教育也需要大力提倡网络技术进入课堂。

3.与本地资源相结合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其经济、文化、环境等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要依据当地的资源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将本地资源引入化学实验教学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程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

4.与课本教材相结合

教科书是实验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师应灵活的使用教科书,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使课本上有限的内容拓展为无限的知识。但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只拥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极度缺乏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教材,打破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及内容框架,结合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对化学教科书进行“二次开发”。一方面,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围绕教科书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在新的化学教材里增设了很多模块,包括“资料”“研究性课题”“阅读”“家庭小实验”“讨论”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模块,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不能忽略这部分内容。除此之外,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比如练习册、期刊、试卷等涉及的相关内容都可加以利用。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亲历丰富多彩的化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结合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兴趣爱好

教师不但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的共同体”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即教师与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互动参与者。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化学教师要多结合身边实际应用的例子,多搜集一些热点关注话题的信息来源,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化学实验课的学习中来。学生不但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化学实验课中,虽然化学教师是主导者,但是很多化学实验内容也可以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比如在生活中普遍都会遇到哪些现象,以及一直困扰他们解决不了的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替代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与药品,因此化学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生活中搜集化学实验课所需要的东西,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化学教师的主导,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最终才能将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