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骨文、金文中,“母”就是在“女”的基础上加了表示乳房的两个点。
古文中的“母”
《老子》中“母”出现了7次,都是用以比喻宇宙万物的本源,不用多说。需要多说几句的是第20章的“食母”、第59章的“国之母”。第20章说: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就是要和别人不同,而看重“食母”。
其中的“食母”多解释为“乳母”,这固然不错。正如第51章所说,“道”母不仅化生了万物,而且还要养育万物:
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道化生万物,蓄养万物,使万物生长,使万物安定,治理万物,养育万物,保护万物。
不过,正如《旧约·马太福音》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都发起来”,把“食母”解释为“酵母”,也可以讲得通。
酵母可以使一个小小的死面团子膨胀到很大,而《老子》中的“道”母如同《旧约·马太福音》所说的“天国”,最初也是少的、小的,但能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如第42章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越生越多。第34章说:(www.xing528.com)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道”非常广泛,无处不在。……经常处于没有欲望的状态,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小”;万物复归于“道”而“道”却不作为主宰,可以给它起个名叫“大”。
所以《老子》中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化生宇宙万物的“食母”,也可以理解为“酵母”。
“食母”的“母”就讲这么多,再看“国之母”的“母”。第59章说: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养生侍奉上天,没有什么比得上种庄稼。只有种庄稼,才能及早地顺从阴阳变化。及早服从阴阳变化叫作重视(重新)积累德。重视(重新)积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做成的;没有什么不能做成,就没有人知道它的终极;没有人知道它的终极,就可以拥有国家;拥有“国之母”,就可以长久。这就叫作使根柢深入牢固、长生久视的“道”。
其中的“母”多笼统地解释为“道”,如《韩非子·解老》中说“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也值得商榷。
第一,古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吝啬”为地的特征。如《周易·说卦》说“坤为地,为母……为吝啬……其于地也为黑”,这与《老子》第59章所说的“啬”“国之母”一致。
第二,古人以土地为国家的根本。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因内乱而流亡国外,路过卫国五鹿之地时,向一个农夫讨口吃的,农夫从地里捡了个土疙瘩给他。重耳发怒,想拿马鞭抽这个农夫,一同流亡的舅舅子犯制止了他,说:“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好兆头呀!”于是重耳磕头谢过,把土块放到车上继续前行,后来果然回国继承了国君之位。正因为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得到土地就意味着拥有了国家,所以《老子》第59章才说“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第三,《老子》第59章所说的“深根固柢”中的“根”“柢”都是深入到土地之中的,都与土地有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之母”也应理解为“土地”。
地“为母”“为黑”,而“母”“黑”在阴、阳属性上皆属于阴,《老子》以“母”比喻宇宙万物的本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以“地”作为第一效法对象,其实反映了《老子》的尚阴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