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由“女”“台”构成,“女”就是女人,“台”有人认为是一个胎儿倒挂在胎盘上的样子,如此“女”“台”合在一起就是表示刚怀孕不久的女人,所以《说文》解释说“女之初也”,可以理解为少女或怀孕不久的女人。《尔雅·释诂》说:“胎……始也。”“胎”,《说文》解释说:“妇孕三月也。”
古文中的“始”
古文中的“台”
“始”在《老子》中出现了8次,其中第1章、第52章中的“始”用的是本义,其他6个“始”字则引申为广义的“开始”“起始”。第1章说: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其中,“无名”“有名”相对,“始”“母”相对;“始”上承“无名”,“母”上承“有名”;“始”比喻宇宙万物起源中“无”“无名”的阶段,“母”比喻宇宙万物起源中“有”“有名”的阶段。“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是以女人从怀孕到成为母亲的过程比喻宇宙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
女人虽然怀孕,但刚怀孕不久,孩子还没生下来,那就还没有人管她叫“妈”,因而也没有“妈”这个名称,所以《老子》第1章说“无名,万物之始也”。
但正如《老子》第52章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少女生下孩子是迟早的事,少女总归是要做母亲的。少女生下孩子后,就有人管她叫“妈”了,就有了“妈”这个名称,所以《老子》第1章又说“有名,万物之母也”。
“始”比喻宇宙万物起源中“无”“无名”的阶段,“母”比喻宇宙万物起源中“有”“有名”的阶段,而“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1章),那么相对于“母”来说,“始”则是本源的本源。(www.xing528.com)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是古今中外哲学探讨的三大终极问题。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晚饭后,家家到街道、场院中纳凉,小孩子们则是尽情地奔跑、嬉耍,累了以后就依偎在妈妈身边,半是天真、半似认真地问妈妈:“我从哪里来?”
当妈妈告诉他或者她说“是妈妈生的”时,他或她又会接着问“那妈妈你又是谁生的”,再告诉他或者她说“妈妈是姥姥生的”,他或她又问“姥姥是谁生的”……如此一直追根究底地问下去,最终会涉及人类起源、宇宙起源的问题。
无知是好奇之母,好奇是成为一个优秀科学家、哲学家的必备条件。老子、庄子都喜欢以婴儿比喻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及“道”,而他们也都是这样两位童心未泯的哲学家。
对于宇宙万物的起源,《老子》追到了“始”、追到了“无”,但《庄子》心犹不足,还是继续不断地穷追不舍。如《庄子·齐物论》中道: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这段话,有点像绕口令,学相声的人不妨拿来练练。大意是说,宇宙有它开始的时候,有未曾开始的时候。万物有它“有”的状态,有“无”的状态,有未曾“无”的状态,有未曾有那未曾有“无”的状态。突然之间就发生了“有”和“无”,但不知道这“有”和“无”究竟哪个是“有”哪个是“无”。
如果真要问答,用《老子》第1章的话来说,就是“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无”“有”同出于一个东西,虽然名称不一样但说的是一个东西;用《红楼梦》第一回的话来说,那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