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在《老子》中出现了3次,后人皆改为“勤”。“堇”“勤”是什么关系?将《老子》中的“堇”改为“勤”是否正确?
古文中的“堇”
《说文》释“堇”说:“黏土也。从土,从黄省。”段玉裁进一步解释说:“从黄者,黄土多黏也。”解释为黄黏土应该不错,但还不够准确。
在“堇”的甲骨文、金文中,“黄”下还有一个“火”,是黄黏土在火上烤的意思。黄黏土在火上烤,意味着黄黏土水份被烘烤完,变得干燥、枯焦,“堇”由此引申出水尽、干燥、枯焦等意思。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中认为“堇”是“熯”的原字,颇有见地。而“熯”与“暵”又是异体字,《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有云: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这是一首被丈夫遗弃的女人诉说自己苦恼的诗。大意是说,山谷中长着益母草,因为天旱而枯焦,有位女子被遗弃,抚胸长叹心苦恼。抚胸长叹心苦恼,嫁人嫁得太糟糕!
《诗经》三百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国风》部分主要创作方法是比、兴,《中谷有蓷》篇中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把“中谷”“蓷”“暵”与自己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有何寓意呢?
“中谷”也就是“谷中”,在《老子》中与“玄牝”互喻(参“谷”字条)。既然说“暵其干矣”,表明此“谷”属于无水的山谷。“蓷”也就是益母草,关于其主治功能,《日华子》中云:(www.xing528.com)
有活血行气补阴之功,调胎产要药也,故云益母。……妇人胎产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亏,行中有补也。入阴分六经,治女人经候不调及胎前产后一切诸疾之要药也。
有句调侃两地分居夫妻性生活的话,叫“旱时旱死,涝时涝死”。女人被丈夫遗弃,自然是没有两性生活的,欢愉是谈不上了,时间久了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产生气血不畅、停经绝经等妇科疾病。
俗话说:细水长流。细水才能长流,因此无论谷中之水,还是夫妻性生活,最好都能均匀一些,这样才能长久。这也就是《老子》第6章所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至于第40章的“上士闻道,堇能行之”,是说上等人听说了“道”,能够尽力去实行;第52章的“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是说堵上嘴巴,闭上眼睛,塞上耳朵,终身能量不尽。其中的“堇”解为“尽”都能讲得通,并且颇合《老子》之义。
金文“勤”
“勤”在金文中本与“堇”相同,也就是说:“堇”是“勤”的初文。但后来加上了耕耘的农具“”也就是“力”,表示用农具耕耘干旱的土地,由此引申出辛勤、努力等意思,与“堇”的意思已经大不相同了。
所以,把《老子》中的“堇”改为“勤”是不对的,在《老子》中也讲不通。再说,《老子》中本来就是作“堇”的,何必非要画蛇添足地把它改为后起的“勤”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