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研究《周易》,出过几本《周易》的书,而《周易》往往被认为是算命的,所以经常有人找我算算命。究竟什么是“命”?《老子》又是如何看待“命”的?
甲骨文、金文中,“命”和“令”原本是一个字。后来金文中又在“令”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口”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即:上面一个表示铎铃的“”,右边一个人,左边一个“口”,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摇动铎铃发号施令的意思,《礼记·月令》云“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礼记·明堂位》云“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即其义。
古文中的“命”
“命”在《老子》中出现了2次,都在第16章中: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道乃久,没身不殆。
——达到极度的虚无,守住深度的静。万物同时产生,我观看它们的回归。万物繁盛到了极点,又各自返回到它们的根本。回复到根本叫作“静”。达到了静叫作回复到“命”。回复到“命”合乎事物永恒的规律。能够认识这个规律是“明”。不能认识这个永恒的规律就是胡乱行动,胡乱行动就会产生凶险。……合乎天道才能长久,到死都没有危险。
第16章讲的是万物产生后又复归于本源,而这个本源就是“命”。那么,万物又是如何产生的,万物的本源又是什么呢?第25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有种东西浑然而成,先于天地而生,寂静呀,空廓呀,超然独立而永恒不变,可以看作是生成天地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给它起个字叫“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叫“大”。“大”则表明“道”的运动,运动则表明“道”远离本位,远离本位到了极点就要返回。
由第25章可见,“有物”就是万物化生的本源,万物是由“有物”在运动中化生的。再联系、对比第16章所说,不难得出《老子》中所说的“命”其实就是“有物”,就是“道”。
“有物”就是“命”,就是“道”。那么“有物”化生的宇宙万物也遗传和承载了“有物”的基因和生命原动力,因而才得以成生,这就是“生命”。(www.xing528.com)
“有物”化生了包括人在内的每个生命,但每个生命是否要被生出来,在什么时候被生出来,在什么地点被生出来,都是自己无法选择、无法决定的。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认命”。
“有物”在运动中化生万物,赋予万物以生命,每个生命都在圆环之“道”往复运动,这也就是“命运”。
“有物”化生了生命,每个生命都遗传和承载了“有物”的基因活在世上,这就是“使命”。
正像你领受了一项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完成得情况如何,都要向上司汇报一样,每个生命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都得回到原点,这就是“复命”。
“静是谓复命”,而“复命”则意味着“静”。人在什么时候是静的?睡着的时候是静的,死了以后是静的,“早上醒来就是诞生,晚上睡眠就是死亡和结束”(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静是谓复命”意味着你在“命”那儿睡着了,这就是“宿命”也即“宿于命”。
“复命常也”,“常”就是循环往复的圆环之“道”。圆环之“道”包括由阴到阳、由阳到阴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由阴到阳是白天,太阳主事;由阳到阴是晚上,月亮主事。太阳、月亮相互交替,一个个循环就完成了,一天天就过去了,所以说“知常明也”(参“明”字条)。
一天是四季的缩微,即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如《周易·系辞》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一天是一个循环,一年也是一个循环,人的一辈子同样也是一个循环,只不过循环的周期、次数不同而已。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们了解了这个规律,在饮食起居各方面都合乎规律,遵循规律而行,才不至于危害生命健康,才能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天、一年年、一圈圈地不停地转下去,寿命因此而长久,所以说“道乃久,没身不殆”。
相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接下去所说的那样,把喝酒当作喝水,喝醉后行房事,图一时之快而耗散真精,时时处处与“道”反着来、对着干,这就不是“常”而是“妄”了。这样的话,也就很快眼睛一闭不睁,永远地睡着了,所以说“不知常妄,妄作凶”。
“命”是先秦诸子各家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古往今来人们关心的问题,各家有不同的解释。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基本同意《老子》的观点:作为宇宙万物本源的“命”赋予我们的“命”,我们得认;命运是每个人是可以掌控和改变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取决于你是否能够遵“道”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