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中的大制》:夫大制无割,亦将知止

《《老子》中的大制》:夫大制无割,亦将知止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2 章“始制有名,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的“制”就是“制作”的意思,不用多说。第28章说“夫大制无割”,大的制作是没有制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夫大制无割”的“制”理解作“製”也讲得通。

《《老子》中的大制》:夫大制无割,亦将知止

三年前,我参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提要的撰写工作。因为成稿要求交繁体字版的,所以用电脑上的简转繁工具一转,“制”就转成了“製”。

但稿子交上去后,审稿人批注的意见中说,“炮制”“制药”的“制”可以用“製”,而“制度”“形制”的“制”还得用“制”。理由嘛,“制”“製”的意思有区别。

虽然最终稿子按审稿人的意见改了,分别了“制”“製”二字,但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制”不就是“製”的简化字吗?两字有什么区别吗?

“制”“製”,甲骨文中不见,在《说文》中两字俱见,看来还真是两个不同的字。

诅楚文中的“制”和“利”字很相似。到了小篆中,左边的“禾”字旁变成了“未”。

古文中的“制”

“未”在地支中代表阴历六月,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所以《说文》中解释说:“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这样的话,“制”“利”不仅字形相似,而且意思也差不多。

不过,从地支的角度解释字义,总有些牵强附会的成分。大概许慎自己对上面的解释也是不太自信,所以又说:“制……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据《说文》中“制”的古文解释说:“以刀断木,从未犹从木也……古文从彡,象斫木纹。”这个解释倒是蛮符合“制”的古文字形之义:“未”是树木,“刂”是刀,“彡”像刀砍出的片片木片。砍削树木目的在于制作器具,所以由“制”引申出“制作”之义。(www.xing528.com)

老子》中“制”出现2次。第32 章“始制有名,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的“制”就是“制作”的意思,不用多说。第28章说“夫大制无割”,大的制作是没有制作。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大制不割”在句型上和第40章所说的“大白如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一样,其中“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都是指“道”而言,“大制”同样也应如此,也是原始未分的自然状态及“道”的一种比喻。

庄子·达生》载,“梓庆”也就是一个叫“庆”的木匠,制作了一个悬挂乐器的架子,见过的人都惊叹说仿佛是鬼神创造。鲁国国君见到梓庆就问他:“你是使用什么道术做成的呢?”梓庆说:“我就是个工匠,哪有什么道术啊!不过倒是有一个缘故:我准备制造这个架子的时候,从不敢白白地消耗神气,一定要进行斋戒以安静心灵。斋戒三天以后,就没有了希望以后得到封赏的念头;斋戒五天以后,没有了他人批评或赞誉自己作品精巧或笨拙的念头;斋戒七天之后,就忘记自己有四肢身体了。到这个时候,我就不受外界的一点儿影响,而可以专心于制作了。然后深入山林之中,观察木材的天然形状和纹理,看到形状合适的,仿佛一个现成的乐器架子在眼前,稍微一加工就成了,这就是用天然的自我结合了天然的木材。这个架子之所以被怀疑为鬼神的创作,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这个故事所说的就是“大制不割”。

“夫大制不割”一句,陈鼓应先生《老子今注今译》中译为“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张其成先生《大道之门》中译为“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不割裂的”,这是将“制”解释为“政治”“制度”,“制”虽然后来有这个意思,但离原始未分混沌状态的喻义远了些。

“製”是在“制”下面加了一个“衣”字,《说文》解释说“裁也。从衣从制”,也就是裁剪、制作衣服。

孟郊游子吟》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经过人工裁剪、制作的,因而也是有缝隙的。而成语却说“天衣无缝”,又是为什么?贺知章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衣不是人工裁剪出来的,而是完全出于天道自然之功,所以是无缝的。

制衣图。采自《豳风广义》

道法自然”(第25章),而“大制”比喻原始未分的混沌状态及“道”,“大制”就是自然、就是“道”。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夫大制无割”的“制”理解作“製”也讲得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