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中的10个利字:天下为我往来,100字读懂

《老子》中的10个利字:天下为我往来,100字读懂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来想去,最终答案还是不外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的这三个义项相互关联,都是基于用刀割麦子这一行为而发生。《老子》中的10个“利”字,基本上就是这三种用法:第一,锋利。儒家反感“利”,是因为“利”与仁义相悖;道家反感“利”,是因为“利”与为道相悖。

《老子》中的10个利字:天下为我往来,100字读懂

现代城市中车多,白天多,晚上也不少。面对川流不息、呼啸而过的车辆,我经常在那儿傻想:“他们都是要去哪儿?都是干什么去?”

想来想去,最终答案还是不外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古文中的“利”

甲骨文开始,“利”字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形状,左边一个“禾”,像成熟了的谷穗、麦穗下垂;右边一把刀,就是用刀收割的意思。

我上初中的时候,帮着父母在生产队割麦子、挣工分。有一次,已近夜里十二点,人困力乏,年纪尚轻的我实在是割不动了。父亲割五六垄,我就割一垄,但还是落在后面。我不断地抱怨“镰刀不快了”,刚磨过镰刀,一会儿又说“镰刀不快了”,父亲打趣地说:“不是镰不快了,是人不快了吧?”

割麦子的镰刀得锋利,所以“利”又有“锋利”的意思;割下麦子可以给人带来利益、好处,所以“利”又有“利益”“对……有好处”的意思。“利”的这三个义项相互关联,都是基于用刀割麦子这一行为而发生。《老子》中的10个“利”字,基本上就是这三种用法:

第一,锋利。如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第53章“带利剑,厌饮食”、第57章“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中的“利”。

第二,利益。如第11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19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中的“利”。

第三,对……有好处,给……带来好处。如第8章“水善利万物而有静”、第56章“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第68章“故天之道,利而不害”、第75章“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中的“利”。

当年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大概会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事吧?”孟子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有仁义罢了。如果大王说如何对我国有利,大夫说如何对我家有利,读书人和一般百姓说如何对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交相争利,那国家就危险了。大王您说仁义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孟子·梁惠王上》)

人家梁惠王就问了那么一句“何以利吾国”,就惹来孟子连珠炮般一番反诘的话,把梁惠王噎了个够呛。(www.xing528.com)

儒家反感“利”,道家更是反感。儒家反感“利”,是因为“利”与仁义相悖;道家反感“利”,是因为“利”与为道相悖。

《老子》第15章说“古之善为道者……沌呵其若朴”,其中的“沌”,竹简本作“屯”,王弼本作“敦”。“屯”是草木艰难地冲破厚厚土层后刚冒出地面的样子,而“敦”也有“质朴”“厚实”的意思,与“迟钝”的“钝”的意思相通。

古文中的“屯”

“古之善为道者……沌呵其若朴”是说,古代那些善于为道的人,质朴、迟钝就像未剖开的葫芦。而“利”有“锋利”的意思,与“沌”的意思正好相反,所以《老子》反感“利”。

《老子》不仅反感“利”,凡是与“利”之意相关的词都反感,如“知”(参“知”字条)、“利器”(参“利器”字条)、“割”、“杀”、“斫”等。如第28章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葫芦剖开就成了器具,圣人用它作为官长。大制是不可以被分割的。第76章说: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代替负责杀人的人去杀人,这是像代替木匠去砍削木头。代替木匠砍削木头的人,很少有不伤了自己手的。

“朴”“大制”(参“大制”字条)“司杀者”“大匠”都是指自然、自然未分的状态。而“道法自然”(第25章),《老子》之“道”是自然之道。但是“利”“割”剖开、破坏了这种自然混沌的状态,“代司杀者杀”“代大匠斫”亦以人为代自然,所以都在《老子》反感之列。《老子》唯独提倡天道、自然之“利”,所以第8章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第68章说“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