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贞臣与忠臣预示国将亡

贞臣与忠臣预示国将亡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卜问是人有了疑难时以沟通人、神,求得神的指示和保佑。《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说:“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国家将要兴盛,那就听从民意;国家将要灭亡,那就听从神意。按魏徵的解释,“忠臣”与“贞臣”一样,他们的产生都意味着国家开始走向混乱和灭亡。

贞臣与忠臣预示国将亡

“贞”只出现在《老子》第18章“故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贞臣”。

古文中的“贞”

“贞”由“卜”“贝”组成。“卜”就是“占卜”的“卜”。 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解释说:“象卜之兆。卜兆皆先有直坼而后出歧理,歧理多斜出,或向上,或向下。”《说文》解释说:“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还有人认为“卜”是一个象声词,即占卜时所用龟甲经火烧灼后发出的“卜”“卜”的爆裂声。

古文中的“卜”

古文中的“贝”

“贝”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龟甲的形状,《说文》解释说:“海介虫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段玉裁进一步解释说:“象其(龟甲)背穹隆而腹下岐。”

这样,“卜”“贝”合起来也就是用龟甲卜问的意思,所以《说文》解释说:“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

卜问是人有了疑难时以沟通人、神,求得神的指示和保佑。了解《易经》的人知道,《易经》就是这样一部在卜问基础上产生的书,其中“贞”字出现的频度非常高,都是“卜问”的意思。

“贞”是“卜问”的意思,那么“贞臣”就是负责卜问的大臣。“邦家昏乱焉有贞臣”意思就是说,国家昏乱才产生了卜问大臣。这又该怎么理解呢?(www.xing528.com)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说:“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国家将要兴盛,那就听从民意;国家将要灭亡,那就听从神意。反过来说,听从民意,国家才会兴盛;听从神意,那就意味着国家即将灭亡。如上所述,占卜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人、神,求得神的指示和保佑,所以说“邦家昏乱焉有贞臣”。

尚书·西伯戡黎》记载,商纣王淫乱无德,周文王起而伐之,在攻克了黎、邘等商人的外围附属国后,紧逼殷商的首都朝歌。大臣祖伊经过占卜后,惊恐万状地向商纣王禀报说:“天子!天意恐怕要灭亡我们殷商了,贤人和神龟都不能察觉出一点吉兆。不是先王不保佑我们殷商后人,只是因为大王您纵酒好色自取灭亡。天意抛弃我们,不让我们安居生活。大王您不揣度天性,不遵循法典。现在没有百姓不希望殷商灭亡的,都说‘老天为什么不显威灵灭亡殷商呢?’现在老天惩罚的命令还没有下来,大王您打算怎么办呢?”——像祖伊就是这样一位掌管卜问的大臣,他在商朝混乱、行将灭亡之时进行占问,正是“邦家昏乱焉有贞臣”最好的注脚。

“贞”,河上公本、王弼本等作“忠”。《史记·赵世家》中有“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的说法,如此“贞”“忠”二字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贞”似乎主要从操守上讲,而“忠”不仅有操守,还表现在实际行动上。

上面说到,祖伊劝导商纣王,但商纣王不听劝,并且越发刚愎自用,淫乱不止。在这种情况下,纣王的叔父箕子为免遭迫害,装疯卖傻;纣王的同母庶兄微子与太师、少师等大臣开始谋求出路。而他的另一个叔父比干则死守忠道,说:“君主有过错而大臣不进谏,这不是忠;大臣怕死而不讲话,这不是勇。君主有过,大臣应该进谏,国君不采用则大臣受死,这是忠的最高表现。”于是,比干又进谏纣王,死缠软磨了三天,结果把纣王惹火了。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你比干不是圣人吗?那我看看你的心到底是不是有七个孔窍。”于是把比干杀了,挖出他的心来看。

据上关于“贞”“忠”之义的辨析,如果说祖伊是一位贞臣,那么比干就是一位忠臣。

又据《旧唐书·魏徵列传》记载,宰相魏徵曾对唐太宗说:“希望陛下您使我做个良臣,不要使我做忠臣。”唐太宗听了很好奇,问道:“难道忠臣、良臣有什么不同吗?”魏徵说:“良臣是像商契、后稷这样的,忠臣是像龙逢、比干这样的。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使国君获得显贵的称号,子子孙孙永远流传,福禄无疆。而忠臣使自身受到杀害,使国君陷入大恶,使家、国一起丧亡,空有忠臣的名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良臣、忠臣的相别是很大的。”

按魏徵的解释,“忠臣”与“贞臣”一样,他们的产生都意味着国家开始走向混乱和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