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交际工具,不同的文化群体凭借语言进行沟通和理解;作为文化载体,不同的文化群体通过各自的语言展现不同的文化特征。无论是普通言语交际还是跨文化言语交际,都要涉及静态的语言系统和动态的言语过程,都要遵循语言系统规则、言语行为和交际规则及话语组织规则。静态的语言系统指语音、词汇、语法三种语言要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主要介绍词汇、语法、语篇三个方面的跨文化差异;动态的言语过程指言语行为规则、言语交际规则及话语组织规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
1.语言要素与跨文化交际
语音、词汇与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三者之中“语音”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没有其他两个方面那么直接和明显,词汇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最直接。下面将着重介绍词汇与语法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1)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词汇是记录和反映世界的语言符号,它代表着特定的对象或现象,人们通过词汇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不同的民族由于在自然、地理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世界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并通过语言和词汇系统表现出来,这使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所指,一种文化的词汇系统不能与另一种文化的词汇系统完全对应,同样的,所反映的可能不是同一事物。因此,词汇及其语义是跨文化交际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方面,理解不同文化之间词汇、语义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词本身指代该民族特有的事物事件,如汉语中的“长城”;有的词多个义项中的一个义项与民族文化相关,如“红”。前者是与文化直接相关的词汇,后者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词汇不同层次的语义显示出来。
语义的差异,特别是隐含意义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两种语言的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的异同有四种情况。
第一,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在词汇意义上的表现是词语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不同,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
隐含意义有差异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比较常见,在面对不同的文化时,要注意各民族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并注意其体现在语言符号上的差异。
第二,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有的词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这些词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部分相同。其中,相同的方面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中的相同点,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即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
第三,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隐含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在一种语言中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就可能仅是一个语言符号。
第四,文化中的词汇缺项。各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它们只存在于这种文化中,而不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这就是不同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以上介绍的是跨文化交际中语义的四种差异。然而,客观世界的相似性与人类思维的相似性决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是相似的。因此,不同民族的词汇会出现相同的情况。有的是完全相同,即两种语言中的词汇不仅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也完全相同。
(2)语法与跨文化交际
语法是组织成句的规则,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系统。每个社会都会使用某种特定的语言,并遵循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语法规则的差异,体现了深层文化的差异。
世界语言数千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语言起源发展和谱系分类法,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等十多种;根据构词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四种类型。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语法上的系统差异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起源及随之定型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及认知方式的差异。
2.语用与跨文化交际
学会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不等于就会使用这种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还要了解并遵循这个社会或群体所共享的言语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即语用规则。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内部系统,是语言的静态层面;语用规则反映的是在特定社会规范的制约下人们使用语言的规则,是语言的动态层面。
不同社会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说话,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系统的,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然而,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时,往往会对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的差异性缺乏认识,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理解他人行为的标准,从而产生语用迁移,造成交际失败。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言,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能在母语中达到交际效果的话语,在目标语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交际中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严重,语法错误可能使人不愉快,或影响交际,但至少在规则上,它们是一清二楚的,听话人会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且一旦意识到说话人的语法能力较弱,对其是容忍的。然而语用失误则不然,如果一个非本族语者说话流利,对方不会把明显的不礼貌或不友好的行为归结为语言缺陷,而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的自然流露。
在中国,人们传统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如果这样直译,用其母语问候西方人,不会被对方理解为打招呼,只会让对方困惑,以为说话人要邀请他吃饭。在中国人家中做客时,主人即使准备了满桌丰盛的菜肴,也会对客人说“菜不多”“菜做得不好”,如果客人是中国人,客人一般会说“菜很多了”“菜做得很好”,双方相互谦让和表扬是正常的交际方式。但如果客人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主人的自谦会让客人无所适从,面对满桌子的菜感到困惑,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这样说,主人为他夹菜盛饭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www.xing528.com)
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话内容和话题常常也会造成语用失误。在一种文化中可以公开谈论的交际话题在另一种文化中是需要回避的。比如,在中国,人们常常相互询问年龄以示关心,而在西方,这是不应询问的隐私话题。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指在交际中由信息发出者自觉或不自觉发出的,对信息发出者或接收者双方都存在潜在信息价值的刺激。非言语交际不是通过口头与书面语言在沟通中传达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形式包括语音语调、眼神交流、身体接触、脸部表情、空间距离等方面。很多研究表明,沟通的大部分含义不在语言表达之中,而在语言之外。文化和非言语交际行为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非言语交际是文化习得的结果,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基本因素。
1.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非言语交际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伴随着言语信息、语境以及信息的接受者所关注的方面而存在。例如,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是“望、闻、问、切”,其中的望是非言语行为动作,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配合语言交际来完成诊疗的过程。非言语交际对言语交际起到了辅助作用,这种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
言语信息不能完全表达的,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的重复来进一步解释说明。例如,在表示同意时,一边用语言给予肯定,同时一边点头,伴随的是赞同的表情和态度。点头起到的是重复指示作用。在指示方向时,我们会一边用语言描述,一边用手指向那个方向。
(2)否定
言语信息所传达的意思,不一定是真实或者准确的。非言语行为所传达的可能与语言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完全相反,起到否定的作用。例如,甲笑着对乙说:“我要告诉你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这个时候,乙可以推测出,甲是在开玩笑,甲的表情反映出,实际情况与语言描述相反。
(3)代替
不愿或不便用语言来描述或者表达的,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传达,达到“心照不宣”。例如,感动时,一个拥抱足以代表千言万语;交通警察在指挥交通时,使用的手势,就是代替语言来传达指示和指令;潜水时,在水底是无法进行言语交谈的。因此,会用一些特定的手势来沟通。
(4)补充
可以对语言表达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例如,在拒绝别人的时候,通常除了语言上的拒绝以外,我们会在胸前做双手交叉的动作,或者摇头和摆手。说抱歉时,面带歉意会更加恳切。
(5)强调
非言语行为还可以加强语言表达时的态度。例如,在为别人加油的时候,同时会握紧拳头,振臂高声呼喊;也可以用手掌轻拍对方的肩膀,给予鼓励。生气时,配合语言,流露出激动的表情,提高音量,甚至可能会有拍打桌子的动作出现。
(6)调控
非言语行为可以调控交流状况。交谈时,人们用手势、眼神、动作、停顿等暗示自己要讲话,或已经讲完,或不让人打断以及向对方点头表示同意并让其继续讲下去;沉默表示给别人讲话的机会;将食指放在嘴边意思是“请安静”。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作为非言语交际的手势体语,其重要性有时会大于言语交际,即通过手势体语来否定言语交际的内容。比如,在言语交际中用表示拒绝的言语,而如果同时通过手势体语或眼神,则可对这种“拒绝”表示否定,而让交际的对方感觉是被赞同或接纳的。
2.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非言语交际类型
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跨文化交际对非言语行为的依赖程度很高。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差异比由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因为非言语行为一般是情感或情绪的表露。非言语行为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常常为某一文化群体内的成员所共同享有,构成了该群体文化的一部分,带有很强的文化特征。严明也认为,人们对自身第一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往往习焉不察,而对其他文化的非言语行为却极为敏感,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对交际产生很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