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是大虫,其实是小虫;
夜来灯下站,专捉飞来虫。
这个谜语,生动地描绘了壁虎捕虫的本领。
人们经常在墙壁上、树上和石头堆内见到名叫壁虎的小动物,它属于爬行纲蜥蜴亚目壁虎科,有的人又叫它“蝎虎”。
这天,诗人吴在厕所的瓦片下发现一只壁虎,这使他想起了介绍壁虎的资料。夏秋之夜,壁虎活动于墙壁、屋檐、窗框之间,爬行于天花板上,捕食苍蝇、蚊子等害虫。他想,壁虎在这些地方行走自如,怎么不会掉下来呢?诗人吴一时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问发明于。发明于介绍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访了一位爬行动物专家,搞明白了这个问题。原来构成壁虎脚下软垫的是1~2排平行的横形趾下瓣,有时也排成扇形。这些趾下瓣都是长满微绒毛的鳞片,每根微绒毛长90微米、粗10微米,像一个弯曲的小钩。壁虎脚底下铺着附有无数只‘小钩’的足垫,能轻而易举地抓住物体上任何细小的突起,毫不费劲地爬过去。壁虎可以在光滑的玻璃上如履平地,能在墙壁上爬行就不足为奇了。”
诗人吴豁然开朗。
“你可知道,壁虎的脚趾能感知苍蝇、蚊子等昆虫在周围爬动时产生的极其微弱的信号,是猎捕昆虫的‘探测器’。”发明于说。
“是吗?”诗人吴说,“动物的任何器官,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这真是造物主的造化啊!”
“我们可以捉一只壁虎,放进塑料纱窗制成的诱蝇笼里。”发明于说,“壁虎可以在诱蝇笼里捕捉苍蝇,我们可以观察其详细过程。”
“对呀!发明于,”诗人吴高兴地说,“我把男厕所瓦片下的那只壁虎捉来,不就成了吗?”就这样,诗人吴和发明于一起捉到了那只壁虎,放到了诱蝇笼里。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壁虎腹部和尾部紧贴笼壁,静伏着。晚上8~9点,正是观察它在诱蝇笼里捕捉苍蝇的最好时间。
晚上8点多钟,他俩来到诱蝇笼前观察起来。
当壁虎距苍蝇5~6厘米时,突然停住不动了,双眼紧紧盯住苍蝇,然后,悄无声息地向前爬了几步,突然张嘴,苍蝇便不见了。随后,微张两下嘴,苍蝇就被吞到肚子里。
“形容壁虎捕食的速度,我看用‘说时迟,那时快’很恰当。”诗人吴感慨地说。
“是啊,它的捕食就在眨眼间,”发明于说,“用语言难以形容。”
壁虎和脚趾的趾下瓣
苍蝇有时也会自投罗网,落到壁虎旁边。壁虎若无其事,等待时机“出手”。当不知深浅的苍蝇爬到它的嘴边时,对不起,送上门的美味岂有不吃之理。
“我估计了一下,一个晚上,一只壁虎能捕食蚊子上百只或苍蝇几十只。”诗人吴说。
“对呀!”发明于说,“壁虎帮助人类消灭害虫,我们一定要爱护它。”
“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诗人吴说,“壁虎在夜晚怎么能看到昆虫呢?”
“壁虎像虎、豹、猫等猫科动物一样,由于长期的昼伏夜出生活,出于保护眼球避免强光刺激伤害的需要,瞳孔在大白天常常闭合成一条缝。”发明于解释起来,“有人推算,壁虎的瞳孔直径扩大4倍,进入眼中的光量就可以增加16倍,所以说壁虎在黑夜中能将蚊、蝇、蛾、蚁等害虫尽收眼底,快速加以捕获。”
“原来它的眼睛结构利于晚上捕捉食物。”诗人吴颇有感触地说。
……
“壁虎是夜行性小动物,多在晚间出来觅食,白天出来的次数较少。壁虎为卵生,每只雌壁虎一次产卵3~5枚。”诗人吴说,“至于壁虎怎样孵卵,这方面的介绍很少,需要我们注意观察。”
“是啊!”发明于说,“只是壁虎孵卵较难碰见,找到它有一定难度。”
“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巧手张说,“只要我们下工夫,不愁找不到观察机会。”
就这样,少年动物学家们开始寻找起壁虎来。壁虎常产卵于墙角、门隙及石缝中,寻找起来比较难。
一连几天,大家也没找到。诗人吴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夏初正是壁虎产卵繁殖的季节。我们何不捕捉几只雌、雄壁虎饲养起来,既可观察壁虎的生活习性,又可做一些相关的实验,还愁看不到它产卵吗?”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大家,立即得到伙伴们的赞同。
巧手张动手,改造了一只大纸箱,一个侧面去掉,换上塑料纱网,以便于观察。盒盖设为两层,下层挖了几个洞,以便壁虎进出,上层封闭,以防壁虎跑出来。
这天,诗人吴、发明于和学究王在一段残壁下面寻找壁虎,突然,诗人吴发现一条长约13厘米、宽近2厘米的壁虎,这使他喜出望外。再仔细看,壁虎腹下及四足下各有一枚卵,共5枚。卵呈椭圆形,壳白,比黄豆粒稍大一点儿。诗人吴便说:“快来观察壁虎孵卵情况。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壁虎发现有人来,立即昂起头,但并未逃走。
诗人吴特意把身子向它靠了靠,相距1米左右,壁虎头昂得更高、卵被压得更紧了,腹下的那只卵看不见了。15分钟后,壁虎才慢慢恢复平静。(www.xing528.com)
继续观察,奇迹出现了:壁虎全身轻微地颤动,这是肌肉收缩的结果。“这同母蟒孵卵时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具有相同的意义,以增高体温,有助于卵的孵化。”卵被不断地摇动,按照先右后左、先前而后的顺序,大约每隔20分钟调换一次。“这是为了使卵均匀受热。”诗人吴小声说。
第5天,5只幼壁虎相继破壳而出,有趣的是,出一个,“走”一个。壁虎在孵卵期间,不吃也不喝。小壁虎破壳而出后,壁虎妈妈的皮肤松弛,运动迟缓,看来消耗的能量很大。
诗人吴说:“就我们的观察来看,壁虎的孵化时间不会少于10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都能受到光照,适度的光照可能有利于卵孵化吧!”
“是啊,这个问题值得探究,我们再找答案吧!”发明于提议。
“对,就这么办!”学究王表示赞同。
……
在少年动物学家小组会议上,诗人吴说:“壁虎的防卫能力很差,蛇、鸟、刺猬等都是它们的顽敌。当它受到追击时,常忍痛把自已的尾巴弄断,将断尾巴留在原地跳动,以此迷惑来敌,趁机一溜烟地逃走。这种主动弃尾行为叫自断。”
“这是何苦呢?”巧手张说。
“对毫无抗争能力的壁虎来说,在复杂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自断确实是使它们安全逃脱的妙计。”发明于说。
“我们应利用饲养壁虎的有利条件,对壁虎进行断尾实验。”学究王说。
“对!我们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诗人吴说。
“捉一条壁虎放入铺有泥土的大玻璃缸中,”开心李说,“用包有海绵的小木棒压住壁虎的尾端,并惊吓壁虎,大家观察现象。”开心李通过参与动物的大量实验,胆子大了,敢于动手,说完就用镊子轻轻夹住一只壁虎做起实验来。她用木棒按住壁虎的尾端,只见,壁虎尾巴的绝大部分自行断下了。
果然断尾在缸底不停地跳着。
“哎!我有一个点子,”巧手张说,“刚才开心李做的这个实验是人为地用木棒压住它的尾巴,壁虎自断实属不得已。我想捉一只壁虎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我们围在一起哄赶壁虎,看它能不能自己断尾?”
“这不是小菜一碟嘛!”诗人吴说,“走,咱们到外面试试去!”说着就用镊子轻轻夹住一只壁虎,放到一处平坦的地方。
这下,可把他们乐坏了,大家围着壁虎高喊起来,并用小棒恐吓它,它跑到哪里吓到哪里,把壁虎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你们看!壁虎终于自己断掉了尾巴!”开心李大喊起来。
诗人吴说:“我们把这只壁虎放在屋檐下,以便观察尾巴再生。壁虎一般不会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
“你的这个建议好!”开心李立即赞同,“哎!壁虎为什么能自动断尾呢?”
“这要从壁虎尾巴的结构去寻找答案。”诗人吴说,“贯穿和支持壁虎尾巴的是一串互相关联的尾椎骨。每节尾椎骨的中部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结起来,这里就是它断尾时的自断面。当壁虎被敌害按住时,便剧烈地扭摆身体,通过尾肌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自断面上发生断裂,于是一根连骨带肉的尾巴就脱落了。被遗弃的壁虎尾巴还能快速地跳动,这是因为壁虎主要是以糖原形式而并非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的。糖原比脂肪更容易释放能量,因此能继续维持断尾的跳动。
壁虎尾巴的自断面及再生尾
“要知道,断尾是壁虎不得已而为之的本能活动。断尾的壁虎生活是悲惨的,原来贮存在尾内的养料,随着尾巴的脱离而一股脑儿损失了。同时,使它在同类中失去原有的地位,并给生活带来困难。”
“断尾壁虎是怎样再生尾巴的呢?”学究王问。
“对于壁虎尾巴的再生,我曾查过专门的书刊。”诗人吴接着说,“壁虎尾自断面的伤口会很快愈合,并以尾椎骨为中心,形成一个尾芽基。尾芽基柔软而有光泽,长约2毫米,经过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终长成一小段崭新的再生尾。只是,再生尾跟原生尾有明显差别,它的末端钝而不尖,尾上无鳞或只有少量不太规则的小鳞片,支持它的已不再是尾椎骨了,而只是一根不分节的软骨棒。”
“有时会发现壁虎尾巴分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发明于问起来。
“有人把壁虎的尾巴折断,又不让它脱落,那么,自断面后方的断尾不但能依旧保留,还会在自断面的伤口处长出另一条再生尾来。有人设想:在留有断尾的自断面上多弄几个伤口,如果每个伤口处各生一尾,岂不能产生一条人造的多尾巴壁虎吗?”
“这个设想好,我们不妨试一试。”巧手张说。
“那就有劳你的大驾了。”发明于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对壁虎有了更多的了解。“壁虎还有医学价值。”学究王说,“在中医学上以干燥的壁虎入药,有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功能,主治惊风癫痫、瘰疠、结核等症,还能消肿解毒。”
“想不到学究王学起中医来了。”开心李说。
“我也是从资料上看来的。”学究王实实在在地回答。
“是啊,通过对壁虎的系列观察,我们确实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不少知识。”诗人吴动情地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