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对行为有指导作用,只有让运动员和教练员有预防损伤的意识、做好应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准备,才会做出有关的实际行为,重视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技能主导型的高强度运动,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承受着极大的运动负荷,其体能、技术和心理素质都经受着考验。在这样严峻的运动状态下,运动员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受到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会对运动员造成不良后果,有时这种影响会非常严重,极大地阻碍着运动员的运动事业,降低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甚至会造成身体残疾。

因此,一定要重视运动损伤的严重性,认真预防,尽最大努力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这种有弊无利的事情,预防措施是最重要的,也是避免损伤的有效保障。这就要求教练员深刻认识到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规律,根据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周全,采取多方位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为运动员在训练活动中提供安全保障。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认识

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与运动员本人有关,也与其教练员有关,反映了两者缺乏对运动损伤的正确认识,因此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方面,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对其发生原理及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不了解,因此不具备预防损伤的想法和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运动员对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不了解,也不会总结经验教训,因此不懂得采取能够预防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2.运动水平不足

运动员在竞技健美操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时,与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技术有直接关系。

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佳时,其体能较弱,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较差,神经系统对身体的控制和协调性不够,因而身体的灵敏性较低,关节的灵活性不足,这些劣势容易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思想决策和神经的兴奋度,对运动状态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在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面临着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挑战。只有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运动员才能理智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完成动作时将自己技术水平和风格特点展示充分。如果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运动员无法瞬间做出果断的决策,那么在完成动作时容易出现失误,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还可能会让自己因失误而受到损伤。

当运动员的动作技术掌握程度不佳时,往往意味着其掌握的技术要领不准确,包含着一些错误,动作完成得不规范。不规范的动作隐藏着风险,因为其容易与身体结构及身体在运动中的机能特点相冲突,违反生物力学原理,所以运动员在完成这些不规范的动作时容易受到损伤。

(二)预防损伤的原则

1.培养正确的预防意识

首先要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运动安全教育,使其全面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以及产生原理、预防思路,培养其预防损伤的意识。思想对行为有指导作用,只有让运动员和教练员有预防损伤的意识、做好应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准备,才会做出有关的实际行为,重视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2.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水平是支撑其正确完成竞技健美操动作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体能及出色的动作技术才能在运动中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更加周全地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因此,教练员在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安排中要重视一般性训练,提升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其体能,同时要通过专项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这就需要教练员平衡好一般性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内容比例。

总的来说,在竞技健美操的训练过程中,既要重视提高运动员的全面素质,以便增强运动员对各种训练活动的适应能力,也要通过专项训练对运动员相对弱势的部位或技术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此提高其专项素质和技术能力。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3.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

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一定要根据客观规律及运动员的实际运动特点来制订和执行,以此保证训练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www.xing528.com)

(1)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无论是教练员教学还是运动员自主学习,首先要认真了解教材中规定的技术动作及训练中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在进行实际的训练活动时提前做好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应措施,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对比、总结经验,为以后的预防措施提供思路。

(2)科学安排训练内容

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影响很大,量的大小决定了运动的相对强度,同时直接决定着运动员在训练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这关系到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影响其成绩乃至运动寿命。因此,如果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将会对运动员的运动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运动量过大,运动员的机体负荷会过度,体能无法支持时容易发生损伤;如果运动量过小,运动员的机体承受的负荷过小,受到的刺激不足以促使机体进行适应性变化,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面临更大的运动挑战时可能会因为能力不足而发生运动损伤。

因此,要想避免运动损伤并且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必须依据训练的科学规律和原则合理安排运动量。

(3)平衡训练与竞赛的比例

开展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经之途,可以说运动训练以竞赛为目的和导向。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训练与竞赛两者在某些时候是相互冲突的,因此教练员必须要进行科学安排,平衡两者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安排合理的过渡阶段,让运动员能够在竞赛前进行适当的训练维持自己的良好状态,在竞赛之后总结经验,将经验运用在以后的训练中,使其学会进一步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水平。

4.加强保护措施

教练员要清扫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阻碍因素,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主要从心理、生理及客观因素方面入手。

(1)教练员要检查场地、设备器材的安全性,尽量清除有可能引起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如湿滑的地面、尖锐的器材等。

(2)在训练之前教练员要以积极的方式鼓励运动员,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保持兴奋度,集中注意力,这样有利于减少动作失误,从而避免运动损伤。

(3)教练员要提前指导运动员掌握自我保护动作。这些动作能够有效保护运动员的机体,降低机体受到的损害,如从空中落地时,当重心不稳即将摔倒时,应立刻低头收下巴,屈肘团身,以背面着地并顺着力的方向滚翻,而不应该直臂撑地。

5.加强医务监督

(1)教练员要为运动员进行定期检查,对能够影响其运动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记录。

(2)运动员要学会自我监督,在平时多记录自己在运动中的生理指标,客观看待自己的运动水平,分析会引起自身损伤的诱因。

(3)教练员要重视对伤病运动员的管理和恢复训练,要依据其伤情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训练内容。

6.管理场地及设备

要根据明确的规章制度管理场地、设备,做好安全检查和卫生监督,及时维修可用的设备、清理不合格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