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动员来说,治疗运动损伤是恢复身体机能、恢复训练和竞赛的必经之路,康复之后就会回归训练队伍中。因此,运动员的伤后康复比普通人的伤后康复更加重要,康复情况决定着其身体机能的恢复程度,对其今后的运动成绩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康复训练的目的
(1)康复训练能够让运动员从治疗状态中逐渐转换为训练状态,以便于其今后快速适应运动项目的训练状态,有利于缩短其适应期,帮助运动员在伤处痊愈后能快速投入训练和竞赛状态。
(2)运动员习惯了长期运动状态,但是因为受伤而停训,这样可能会容易引发运动员的一些疾病,如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这种现象被称为“停训综合征”。
(3)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损伤的原因与运动技术及技术动作有着紧密关系,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应该尽量让运动员避免训练使其受伤的动作,或者将该套动作放在训练后期,以此保证运动员的受伤部位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同时为其提供适当的恢复训练,使其机体逐渐进入训练状态。
(4)康复训练能够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受损部位的愈合及其功能的恢复。运动员的受损部位差不多痊愈时,进行一些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以此加快全身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运输,从而改善受损部位的营养供应,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加快伤处的愈合。
同时,康复训练能够让运动员投入运动状态,维持神经系统兴奋度,维持肌肉的紧张度,使得全身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防止肌肉、骨骼等组织的机能退化,帮助运动员保留以尽快恢复运动能力。
(5)康复训练具有一定的运动量,所以运动员完成训练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运动员保持体重,防止运动员的体重因为停止训练而大幅度增加,将体重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能够减少恢复训练的时间。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
伤后康复训练包含许多内容,具有细致性和复杂性,执行起来要非常认真。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
在保证不对受伤部位造成大力牵拉的前提下,应尽量进行全身训练,也就是说,尽量让未受伤的部位都参与到训练活动中。例如,受伤部位在左侧,那么要对右侧肢体展开训练,上肢受伤了则让下肢参与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运动负荷的合理性,不能盲目加大其他部位的负荷来补偿受伤部位的负荷。
尽量将除了受伤部位外的健康部位都锻炼到,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身体机能的退化,有利于保持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2.合理安排已伤部位锻炼内容和负荷量
在安排受伤部位的训练内容时,要特别注意科学合理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根据伤情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开展训练。
(1)急性损伤部位的训练
在机体受到急性损伤后,在治疗早期,该部位应不活动,保持静养状态,以免造成二次损伤或是加重肿痛程度。在伤情稳定并明显减轻后,运动员可以开始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等到受伤部位临近痊愈时,可以开始进行一般性训练。
总的来说,对于软组织急性损伤的部位,在伤后的2日后可以逐步进行活动,如果受损程度很浅,那么可以在感觉良好时提早进行训练;如果受到的损伤较重,那么应该延迟开始训练的时间。
(2)慢性损伤和劳损部位的训练(www.xing528.com)
在为运动员安排受损部位的训练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慢性损伤及劳损的部位的受损程度,了解其受损原理,并深入了解受损部位的生理特点及解剖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适合的局部负荷,安排合理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要按照阶段计划循序渐进,从尽量不影响受损部位的动作开始练习,随后逐步过渡到运动转型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个阶段的训练,运动量和负荷量一定要合理,并且科学地逐步增加。可以通过身体反应来判断运动量是否适合,如果针对受伤部位进行练习后没有明显不适,并且经过一晚休息后伤情没有加重,则这样的运动量是合理的,持续一周左右依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那么可以考虑增加运动量。
3.注重功能锻炼
为了保留受损部位的功能性,应该要发展其周围的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因此要开展力量练习和功能练习,以便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功能,提高组织对运动状态的适应性。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训练内容要具有全面性,要有效锻炼原动机和对抗肌的力量,不仅要提高大肌肉群的力量,也要有效锻炼小肌肉群。最初的训练内容应以静力性训练为主,在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后可以开始进行难度更高的动力性训练。
4.加强伤后训练的医务监督
在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时,应为其提供可靠的医务监督,为其进行科学指导,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施救援。
在训练正式开始前,要指导并督促运动员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受伤部位用保护支持带固定好。例如,手指上缠好绷带避免在训练过程中扭到手指,要密切关注受伤部位的反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反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细节。
在完成训练后,运动员应该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按摩运动,可以自我拉伸、按摩,也可以与其他的训练伙伴相互拉伸、按摩。
(三)康复训练效果的判断及评定
康复训练不同于以往的竞技运动专项训练,它的变化很大,需要不断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情况来调整训练的量和训练的内容,并且需要有效解决运动员遇到的问题,重视其受伤部位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因此,康复训练的效果及对其效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评定康复训练的效果时,一般采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与受伤部位的对侧部位相比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相关肌肉群的恢复情况,如肌肉力量和耐力等。
(2)关节的弹性和柔韧性及最大活动范围。
(3)在对抗练习中,肌群的综合表现及平衡性。
(4)专项运动技术对运动员机能的要求。
(5)运动员本人对受伤部位的恢复情况的感觉。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其受伤的部位功能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甚至是超过以前的水平。达到这样的程度,运动员才能结束康复训练,重新开始正式的专项训练及竞赛,否则应该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