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能够促使人体分泌有助于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如内啡肽,这类化学物质能够有效提高人对消极情绪的缓解和消除能力,有利于增强人对心理疾病的抵御能力。这类化学物质不仅与人的心理状况关系密切,对人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可以被运送到全身,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生理状态,如在治疗疾病时,接受同样的治疗手段,病人拥有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往往会让身体的神经系统保持兴奋度,身体产生正面的反馈,治疗效果良好;相反,消极心理则会让病人产生紧张、焦虑,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并且神经系统兴奋度不高时机体机能受到抑制,所以治疗效果不理想。
对于人体来说,信息的传导是双向的。从运动行为来看,神经兴奋既可以从大脑向肌肉传递,也可以从肌肉传递至大脑。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力量、耐力等机能的发挥情况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其对机体的控制和对各部位进行协调的效率,促使肌肉力量得到很好的发挥,有利于运动员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得到有效锻炼,提升运动水平。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很消极或是患有心理疾病,那么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往往不高,这就会导致机体机能受到抑制,肌肉力量发挥不充分,运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要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就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帮助或引导运动员解决困难,促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以便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反过来,运动能够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人体在运动状态中产生的神经兴奋从肌肉组织传递到神经系统,对大脑产生刺激,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或治疗心理疾病。同时,运动能够对大脑产生刺激,促使身体分泌某些化学物质,而这类化学物质能够让人感到快乐,产生幸福感,从而化解消极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防治心理疾病。因此,教练员应该重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用适当运动量的训练活动来帮助运动员保持神经兴奋性,使其拥有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www.xing528.com)
根据研究及实践证明,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心理疾病的手段,在运用时要遵循基本的法则,以保证治疗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运动疗法的具体运用要符合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第一,通过运动挖掘大脑自我调整和修复的潜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有可塑性,在系统功能受到损伤后,大脑会开始自我调整和修复,弥补损伤部位的功能。所以,在竞技健美操训练活动中,要适量地完成有利于提高这一功能的训练内容。
第二,训练活动的具体内容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按照个体的感觉进行适当的安排并及时调整,因为人体的运动系统在发挥功能时非常依赖自身对外界情况的感受,根据自身的感受做出相应的运动反应并输出到外界。
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与生活状态和环境也有关系。当人生活的环境良好时,容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运动员在竞技健美操训练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发挥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运动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其神经兴奋度,可以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