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系统第二版

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系统第二版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图书馆概念率先在欧美国家图书馆界被提出,并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中实践。除此之外,智慧图书馆还有普遍认为的智慧性和资源丰富性等特点。以人为本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思想,任何智慧化的技术和服务都是为读者用户提供便利的。智慧图书馆主要从图书馆服务理论、信息技术和实践应用三种研究视角对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展开相应的研究。

智慧图书馆:信息推荐系统第二版

智慧图书馆概念率先在欧美国家图书馆界被提出,并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中实践。2003年前后,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一项新服务称为“Smart Library”,这一服务隶属于“Rotuaari project”项目[3]。此后图书馆的学者发表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会议论文,指出“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4]。国内图书馆界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图书馆开展手机图书馆移动服务和台北市图书馆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建立无人服务智能图书馆为代表开始深入,并且不断有图书馆工作者从各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研究者从图书馆服务[5]智能建筑[6]信息技术应用[7]等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王世伟给出了相对具体形象的智慧图书馆概念: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8]

从智慧图书馆带来的变化可以将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概括为互联、高效、便利三点,且三大特点直接相互联系,互联是基础和技术支撑,高效是核心和本质追求,便利是宗旨和落脚点。除此之外,智慧图书馆还有普遍认为的智慧性和资源丰富性等特点。智慧性在服务水平上体现在相较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层次更高的智慧型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体现在整合读者和信息数据资源,以读者个性化知识需求为出发点,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主动地向读者推荐知识资源。而资源丰富性是因为图书馆必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等。以人为本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思想,任何智慧化的技术和服务都是为读者用户提供便利的。(www.xing528.com)

智慧图书馆主要从图书馆服务理论、信息技术和实践应用三种研究视角对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展开相应的研究。在图书馆服务理论研究方面,王静等建立了基于SFIC理论的智慧图书馆协同治理的模式框架,并探讨“智慧社会”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9]。李通对智慧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从保障、合作、循环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运行机理[10]。夏立新等分析人在智慧活动中的本质规律及其对图书馆的核心需求后,提出融合“资源”“人”“空间”三大核心要素,构建智慧环境以支持用户智慧活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及服务模式[11]。邱圣晖(2015)对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图书馆服务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型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进行了服务模式的探索[12]。田梅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智慧图书馆在泛在环境、社会性网络、移动信息服务和云服务平台下相应的服务模式,为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学习服务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参考[13]。在信息技术研究方面,刘喜球等人研究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实现方法,并提出将可穿戴技术通过云技术和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实现面向读者的信息资源智慧导航[14]。周耀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并设计四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15]。王茜等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及应用方案,拓展了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实现领域的研究[16]。李默将深度学习技术融入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系统中,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模型[17]。在实践应用方面,上海图书馆率先开展了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台北市图书馆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立了无人服务的智慧图书馆——Open Book[18]。另外,深圳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上海浦东新馆、国家图书馆新馆等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先后引入了RFID技术,将RFID标签和阅读器应用到图书采访、分类编目以及图书的流通和读者证卡、借阅等各环节,从而为读者提供智慧化、个性化的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