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的支点在声乐的实际教学汇总会经常听到,因此,关于呼吸的支点我们有必要做一相对详细地分析。
我们都非常清楚,在实际演唱中所运用的呼吸状态与在平时说话时的呼吸状态是完全不同的,说话时的呼吸是随意自然的,是一种下意识动作。之所以说是下意识的动作是因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不会刻意地去吸一口气,或者是可以地呼出来,没有人在准备说一句话时就提前准备好吸气,然后再开始说话。但是在演唱中就不一样了。演唱中发声的呼吸是要有力量地控制和调节的艺术手段。实际操作中吸气的力量是两曲及膈肌的向外和向下的用力,而呼气的力量是这种向外和向下用力的反作用力向里、向上把气息推送出去冲击声带振动发声。这种一吸一呼,表现在“吸气肌肉群”“呼气肌肉群”是相适应的对抗。
在我们实际演唱发声时,需要把气息缓慢、均匀地呼出来,而胸腔、两曲、膈肌这种向里向上的反作用力,需要吸气时两曲、膈肌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来保持住,这样才能得到平稳舒畅的呼吸效果,否则气息就会随着声音浮泄出来,造成气浅、声音虚弱。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抗平衡的着力点就是“呼吸支点”。
一般情况下来说,上文中我们所说到的这个着力点的部位在腹跻的下方一寸左右。在传统的民族唱法中,人们更是习惯与称这个部位为“丹田”,把“呼吸支点”称为“丹田支托”或“丹田运气”。
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好呼吸支点呢,首先我们应该先知道呼吸支点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咳嗽、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呼吸支点的位置,当然不完全准确。还有一种体会是我们平时在挑重担或抬钢琴,用力时,先憋着一口气,这种憋气的力量是向外向下的,能感觉腰、腹部肌肉的紧张,就是靠这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把担子挑起来、钢琴抬起来。重要的是配合发声练习来体会,这样既能了解到呼吸支点,又能了解声音支点。
虽然呼吸的支点我们可以依靠一些途径去感知它的存在,但是在我们演唱过程中,声带的闭合振动是人们不容易感觉到的,而演唱中咬字吐字是需要口腔以及嘴唇的闭合去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嘴唇的闭合与振动是比较容易察觉的。我们可以做吹嘴唇练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吹嘴唇的练习并不是让练习者发“u”音去练习,而是没有音高的单纯吹嘴唇动作。
在练习的过程中,当气息被闭合的嘴唇挡住时,气息就冲击嘴唇振动发音,这时能感觉到小腹丹田处有一股力在推动气息向上去振动嘴唇发音,而两曲与膈肌仍保持向外向下控制的力,如果不保持这种吸气状态的力,气息就会一下子泄出去,不能持久吹嘴唇了。随着吹嘴唇振动的时间延长,小腹收顶向上的力和两曲与膈肌向外向下的控制力相互增强,就能较好地体会这两种力对抗的作力点,也就是“呼吸支点”。
从另一方面来说,闭好的嘴唇既挡住气息又振动发了音,这个振动发音并控制呼出气流的点,就是在嘴唇上也就是口腔振动发音的第一支点——“声音支点”。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把嘴唇的控制松掉,像张嘴等动作,两个支点的感觉就同时消失了。(www.xing528.com)
通过上面我们详细而系统的分析,相信大家对演唱中的呼吸支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在发声训练和演唱时,要保持这种呼吸支点的感觉,以及上面介绍的吹嘴唇的感觉,逐渐去体会声带闭合的调节动作在被气息冲击振动的状态下,很好地控制呼气,使“呼吸支点”和“声音支点”相对存在的感觉。“声音支点”在一般声乐学习中都不做要求,以免造成声带用力和咽喉部肌肉紧张使声音紧逼。大多数只要求声音的位置,要求饱满的呼吸支托和高位置的声音。
当我们在实际演唱时有了呼吸支点的感觉,再把声音支点落在呼吸支点上,这在民族声乐艺术上称为“气沉丹田”,它解除了发声对喉颈部肌肉的用力,下腭、舌根的紧张,声带也会张弛、灵活自如,声音也会比较丰满,气息也就比较充沛,唱难度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乐句也能应付自如、方便轻松。有一点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清楚,文中我们所说的将声音支点落在呼吸支点上,并不是要求将声音支点落在声带上,更不是要将声音支点落在咽喉上,这一点是一定要明确的。
当然,通过上述一些方法我们找到了演唱中的呼吸支点,但是还是要将其运用在我们歌唱中,在课下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练习呼吸的方式来更进一步体会呼吸支点。
依靠两曲和膈肌的力量深深地吸一大口气,保持瞬间,然后很快地以小腹为动力,发短促的单母音,像“a、o、e、i、u”等元音的跳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演唱者小腹的弹性和两曲、膈肌保持控制气息的力量。
与上述方法的原理类似,同样是依靠两曲和膈肌的弹性快速地吸一口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所吸的气没有上一种那么深沉,而是将气息吸到了肺底部,保持瞬间,然后使气息通过上下闭合的牙齿缝隙吐出,发出轻微“咝”的声音,在发音的过程中耳朵要注意声音是不是平稳的、均匀的,同时体会呼吸支点是否正确。这种纯呼吸练习开始可以短一点,逐日增长,能发“丝”音持续到半分钟以上就比较好了,这样对“呼吸支点”的感觉也会越明显。
清晨在空旷平地上做呼吸新鲜空气动作。两曲扩张,膈肌下降,将气息徐缓平稳地吸入肺部,保持瞬间,然后依靠腰和膈肌的控制力慢速均匀地使气息沿硬腭流畅哈出,呼吸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样既可以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又可以感受气流动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