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台表演排练步骤提供实践探索

舞台表演排练步骤提供实践探索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唱练声主要目的是使发声器官在歌唱时处于兴奋状态,使发声器官及肌肉灵活协调。在细排阶段,应对作品的演唱状态进行逐字、逐句、逐段要求,只有在排练时精益求精,才能保证演出的成功。同时,演唱者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要有练习目的,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舞台表演排练步骤提供实践探索

(一)练声

练声首先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并能通过训练,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良好的嗓音条件得以充分利用和发展。演唱练声主要目的是使发声器官在歌唱时处于兴奋状态,使发声器官及肌肉灵活协调。通过练声,让自己的声音尽量达到灵活、结实、饱满、圆润、通畅,富有弹性和共鸣,具有明亮的高音、宽厚的中音和坚实的低音,声音色彩纯净、音域宽广,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总谱的研读与熟悉伴奏

1.总谱的研读

在确定曲目、练声之后,演唱者需要研读总谱。首先要熟悉各种各样的谱表、谱号和调号,其次要看清楚不同声部中各不相同的旋律或节奏型等。在研读作品时,演唱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音域、力度层次和速度层次。演唱者要发现作品音准、节奏、音区、呼吸、咬字吐字等方面的难点,找出处理方法。在综合了解作品后,演唱者要根据作品风格、主题思想,合理安排作品的高潮和一些乐段、乐句、速度、力度的起伏,同时设计气口、唱法等特殊处理要求。

2.熟悉伴奏

正式排练时,演唱者首先要熟悉伴奏,熟悉伴奏是歌曲演唱者与伴奏者合作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任何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歌唱者,不但需要熟练掌握自己所演唱歌曲的词曲结构,还应熟悉这首歌伴奏谱的创作构思。这样演唱者与伴奏者才有可能达成某种艺术默契,共同创造出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如果歌唱者对自己的伴奏者一无所知,我唱我的,你奏你的,那不但会使艺术气氛不协调,达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有时甚至还会闹出唱、伴脱节的笑话。节奏型伴奏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弦节奏型或转位和弦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的一种形式,它能增强旋律的流动感,营造出特有的气氛。分解和弦型伴奏是采用各种分解和弦音型(短琶音或长琶音)为歌曲进行伴奏的一种形式,它既平稳又流畅,既典雅又优美,大多都为较优美的主旋律伴奏,或烘托喜悦、激动的情绪。分解和弦型伴奏是较为常见的伴奏方式。

(三)照谱演奏、演唱

在熟悉伴奏谱之后,演唱者和伴奏者就可以进入初步的合作阶段。这种合作不需要演唱者与伴奏者对曲谱做任何改动。他们应严格按照曲谱上的所有要求合作。

(1)遵守作曲家所设定的歌曲基本格式,如活泼的快板(Allegro)、平稳的中板(Moderato)等。只有唱、伴双方总体围绕某一种固定的格式,才能为进一步展开艺术性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2)遵守曲谱上为每段乐句所设定的力度、速度以及各种装饰性唱、奏法要求。它能帮助唱、伴双方在音乐变化中相互理解,并为双方进一步的情感发挥奠定基础。

(3)在每小节的节奏上取得高度的统一。如果只是格式上有了统一的感觉而在具体节奏上相互“打架”,那么唱、伴双方就不可能取得音乐上的基本协调。这种声乐表演不但不能给人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反而会刺激人的感官,造成情绪上的不安定感。在每小节的节奏上取得高度的统一,也是展开艺术性合作的基本要求。

(4)建立起乐句的顿歇,乐句间的连接、转换等处的紧密联系。这样能逐渐使演唱者与演奏者沿着一条共同的道路去进行艺术创造。

照谱演奏、演唱时需要注意以下要领。第一,要了解作品,然后对要演唱的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以及试听。对作品的背景、曲调特点、表现风格以及重点部分都要仔细讲解。第二,要从头至尾将作品用中慢速视唱一至几遍,视唱时中途最好不要停顿,以便让自己对作品有个整体印象。演唱者要注意作品中的重点部分,分析旋律的衔接关系。同时要注意把音准、节奏和歌词都唱熟。第三,开始初步合排。首先,逐句进行检查,并让教师指正,目的是为了让自身对整首作品的音响效果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分段以先主旋律部后伴奏部的形式进行,让自己了解声部的分配和旋律走向,最终达到声部对位准确。

(四)演唱的细排

在总谱研读与熟悉伴奏后,即可进入细排阶段。

在细排中,演唱者要对作品的段落和乐句的音色、音准、强弱、快慢、呼吸换气、吐字咬字等进行周密细致的排练,艺术水平正是通过对演唱者的不断要求才得到提高的。为进一步地提高细排质量,演唱者应邀请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聆听和检查,以帮助自己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

在细排阶段,应对作品的演唱状态进行逐字、逐句、逐段要求,只有在排练时精益求精,才能保证演出的成功。同时,演唱者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要有练习目的,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综上所述,细排阶段所采用的排练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可以从旋律中进行了解抽查,以便及时了解排练的成果与问题所在。第二,演唱者可以通过指导教师范唱、缩弹总谱和提问的方式,使自己准确了解作品的情感要求。第三,要求指导教师找出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避免从头至尾反复演唱。第四,注意排练效率,不要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停下来,影响自身的演唱情绪。

(五)与伴奏的合作调整

在经过初步的合作之后,唱、伴双方就可以对曲谱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追求艺术表演上的高度默契。这种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声音强度比例

在声乐表演中,歌唱是主角,是艺术形象的第一创造者;而伴奏是陪衬,是艺术形象的第二创造者。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歌唱与伴奏的声音强度比例。根据歌曲的具体位置,有不同的要求。从总体上来说,伴奏作为陪衬者,其音量不宜超过歌声的音量,即使伴奏与歌唱处在同一个旋律音调上,也应控制在小于歌声的音量上,这样才能获得整体艺术表现上的良好效果。但在没有歌词的前奏、间奏和尾奏部分,伴奏可以正常的音量和独奏的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以取得歌曲整体上的平衡与协调,为伴奏者提供艺术发挥的空间。

总之,伴奏者在为歌曲进行伴奏时一定要处理好歌唱与伴奏的声音强度比例。如果它们的关系处理得当,就会产生出和谐的音响美;如果它们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混乱或者含混的音响效果,有碍艺术形象的创造。

2.调整声音色彩(www.xing528.com)

伴奏作为歌唱的陪衬者,并不能脱离整首歌曲的声音表现,它必须与歌曲的整体色彩相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伴奏者的声音才能使歌声与乐声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出令人陶醉的鲜明生动的声乐艺术形象。但是一个优秀的伴奏者绝不会仅仅只用某一种声音来表现各种复杂的情绪,那样只会使伴奏音乐听起来情趣单一、枯燥乏味。伴奏的声音色彩可根据它所处的地位有所变化。当伴奏处于歌唱的陪衬地位时,其声音色彩不能过于明亮,不然会喧宾夺主;当歌词处于字多声少的乐段时,应将伴奏的声音处理得圆实一些,以使伴奏对歌声起到强有力的烘托作用;当歌声渐强延长时,伴奏的声音应随之增强,并弹奏出较为开阔的声音,以补充声音由于拖长而造成的空白;而当伴奏处于独奏的地位时,其声音色彩就可以丰满、结实一些。

(六)彩排

在声乐表演中,同台演员有时是一人,有时是多人,有时还带有伴奏或伴舞。因此,与同台演员的交流可分为一对一的交流、一对众的交流和与伴奏(伴舞)的交流等。

1.一对一的交流

一对一的交流一般是对唱或重唱歌曲,其关系建立在二人之间。在对唱和重唱的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努力感受对方的歌声,以此来影响自己,同时,通过自己的歌声去影响对方,从而获得协调。在此类交流中,眼神的相互提示是双方协调的重要手段,二人眉宇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乐句和乐段的开始和终结处,双方微小的眼神活动便可使歌声整齐、音量对比得当、情绪协调、换气点一致等。在重唱中,演唱者要学会在聆听对方歌声的同时,用眼神作为交流沟通的有力工具,达到声音、形体动作和感觉的协调一致。

2.一对众的交流

一对众的交流又可分为两种情况:领唱与合唱或齐唱,主唱与合唱或齐唱。在领唱与合唱或齐唱的声乐表演中,领唱者应学会与队员进行交流。例如主旋律声部的领唱者,应在自己演唱时仔细聆听其他声部的和声,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演唱的主旋律与伴唱声部间的对比协调性

在参加合唱或齐唱的声乐表演中,如果有指挥,那么每个合唱队员都应通过与指挥的交流来实现与其他队员间接的交流,并在指挥的统一下演唱。如果没有指挥,也应注意自己的演唱与其他合唱队员在音色、音量、表情、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实现与其他合唱声部的协调统一。

3.与伴奏(伴舞)的交流

演唱者与伴奏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在平时的练习时,伴奏者可以是演唱者的艺术指导。但在演出中则相反,这时演唱者必须是中心,伴奏应当积极地配合。在演出中,演唱者应学会用眼神、形体等手段向伴奏提示“开始”及演唱的节奏、速度、力度等信息。在有伴舞的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主要任务是唱好自己的歌,但演唱者也要和伴舞者共同组构画面造型,需考虑与舞蹈演员之间的配合,还要从伴舞者的表演中获得刺激,并用自

己的歌声和表演去激发伴舞者的情感共鸣。

4.与观众的交流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与观众的交流包括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所谓直接交流,即演唱者用类似于叙述事情或讲故事给观众的形式,把自己的心情感受直接告知观众并与观众发生交流;间接交流,即把演唱者及与其同台合作者的交流情绪和情感气氛传给观众的过程。

5.与想象的对象交流

与想象的对象交流是指演唱者与想象中的对象交流。这个对象只存在于演唱者心中,且这种交流方式主要运用假设手法,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假设出所需人物或景物,通过与想象对象的对话,进而激起交流。

6.自我交流

自我交流是指演唱者与自己内心的交流。声乐作品歌词的内容通常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达,并揭示内心生活的冲突、矛盾。演唱者想象歌词创造的情境时,他的理智和情感便在自己内心发生交流。声乐表演应当是演唱者当众与自己内心进行交流,并自然、灵活地创造出符合角色规定情境的人物生活,使观众明白和感受到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

(七)演出与演出结束

临近上台前,演唱者需沉着、自信,但实际上,演唱者演出前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的情况,如果演唱者过度紧张,可以用幽默的方式缓解紧张气氛,但要把握分寸。

演出时,演唱者需要全心投入音乐的意境中。演唱过程中,如有意外情况发生,诸如突然停电或出现明显的失误,演唱者应沉着冷静,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也应尽可能地保证作品的完整性。

退场时演唱者应举止大方。演出结束后,所有演唱者应该一起总结演出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对演唱进行评价,还应对情绪、编排、服装、队形等各方面进行细致总结。

【注释】

[1]肖黎声.声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