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思想和特殊的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特别的创作意图,把握好作品的艺术风格对于准确地表现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艺术风格即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艺术个性与特点。由于艺术创作具有个性化特征,作者所处的时代、民族文化背景,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个性及其艺术视角的差异,使声乐作品的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演唱者要想正确表达作品,就要把握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作曲家和流派风格。
(一)时代风格
声乐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表现生活,是人类生活情感的表达,是崇高而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艺术创作,体现不同时代的精神,必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构成作品时代风格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反映的深刻的社会精神。音乐家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斗争、社会风尚和艺术思潮等,必然对音乐家产生影响,为作品打上时代的烙印。声乐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特定的创作思想,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通常情况下,艺术家、音乐家,特别是歌曲作家,比普通人更注意敏锐地观察社会的各种形态,内心对时代精神更敏感。他们创作的情绪由来和灵感激发,既基于对时代生活的感受,又高于生活,代表时代的精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有其主导风格,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优秀作品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和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性质、人民大众的精神品质和社会现实,并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我国“五四”时期《大路歌》《开路先锋》等歌曲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超越;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昂扬激越的抗日歌曲,激励亿万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之中;解放战争时期,《起来,穷人们》《数九寒天下大雪》等歌曲是解放区人民及军队在热火朝天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生活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唱祖国》《祖国颂》等歌曲是人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祖国建设蒸蒸日上的必然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好日子》等优秀歌曲则反映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激情欢跃的豪迈气概和时代风貌。
(二)民族风格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情感,尤其是语言特点及其音调特质、表情达意方式的差异,形成了各民族鲜明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音调及歌曲风格。藏族歌曲既有嘹亮深情的山歌,又有“堆谢”“锅庄”“果谢”“弦子”等民间歌舞曲,如《北京的金山上》《珠穆朗玛》《青藏高原》等;蒙古族“长调”歌曲悠扬,“短调”爽朗,伴有马头琴的音调,辽阔豪放,如《赞歌》《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维吾尔族歌曲活泼跳跃的节奏、委婉连绵的润腔,加之尾音细腻华丽的甩腔和手鼓或热瓦甫的伴奏,形成了载歌载舞的独特风格,如《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手挽手》等;苗族歌曲优美嘹亮、婉转悠扬,芦笙和木叶的伴奏使苗歌的音调别具一格,如《苗岭连北京》《桂花开放幸福来》等;朝鲜族歌曲细腻平和、优雅含蓄,配以伽倻琴的伴奏,神韵独特,如《桔梗谣》《阿里郎》等;壮族歌曲就像其民族居住地的山水一样婉转秀丽、爽朗别致,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等。中国汉族分布区域广泛,民歌的风格特色,充分体现在地域风格中。
世界各民族的声乐作品都以其特有的韵味显示出鲜明的民族气质与艺术风格。爱尔兰民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柔美而充满哲理,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热情奔放,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博大厚重;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细腻灵巧,美国黑人民歌《老人河》压抑深沉,等等。
(三)地方风格(www.xing528.com)
中国丰富的区域文化与地域色彩,使丰富多彩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各民族人民分布聚居地不同,由于方言、语音及地域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风格。作曲家依据地方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亦具有同类风格。
北方地区的民歌拥有粗犷奔放的特点,南方地区的民歌被赋予委婉细腻的韵味,平原地区的民歌以舒展宽广为主要风格,高原地区的民歌以高亢嘹亮见长。河北地区地处冀中平原、海河两岸、渤海湾边,劳动人民拉网打鱼、放牧耕耘,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各种号子、山歌和小调,如《小白菜》《小放牛》《放风筝》等。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该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歌曲主要以小调、东北二人转为主,如《新货郎》《摇篮曲》(东北民歌)等。江南地区包括苏南、皖东南、上海及浙北,人称“江南水乡”,以田歌、四句头山歌独具特色,如《茉莉花》《无锡景》《四季歌》等。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主,山歌信天游、爬山调、花儿、二人台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如《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湾湾流水》《走西口》等。四川地区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既有节奏铿锵的川江号子,又有川味浓郁的山歌,如《船工号子》《黄杨扁担》《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四)作曲家与流派风格
作曲家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状况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及对事物的触动和反映角度也各有不同,在创作中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视角、艺术语汇及艺术个性,即风格特征。流派则是指一些在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创作方法、创作语汇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的作曲家,通过作品显示出具有一定特征的艺术思潮与艺术模式。这种艺术思潮与模式又得到其他作曲家的响应、仿效和继承,从而形成了一种艺术上的特定形态、性格的类别,即称为作曲家的流派风格。
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作曲家的流派风格。作曲家受到某个流派的影响,又由于本人独到的艺术思维、表述方式、创作语汇与个性习惯等,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因此被视为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如莫扎特、贝多芬,他们同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但他们又各自有不同的个人风格。莫扎特的风格典雅、华贵、风趣,贝多芬的风格严肃、深刻、富有哲学的理性思维。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魔笛》及艺术歌曲《紫罗兰》,与贝多芬的歌剧《费岱里奥》及艺术歌曲《我爱你》等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特点。又如,同属于19 世纪美声学派歌剧大师的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他们之间个人风格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罗西尼笔下的旋律华美、新鲜、活泼,善用花腔,即使是为女中音而作,也都展现非常出色的花腔风格,如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谣唱曲《在我心中有个声音》、《灰姑娘》中的《不再独坐炉旁悲伤》等;威尔第的作品内涵丰富,富于戏剧性,旋律激昂、奔放、华丽,如歌剧《茶花女》《奥赛罗》《阿依达》等;普契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流畅、大气,具有一气呵成之势,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
20 世纪30 年代前后,萧友梅、黄自、赵元任、青主等一批作曲家,学习借鉴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与流派风格,结合中国特有的民族语言与音乐语汇,创作了一批中国艺术歌曲,如《问》《教我如何不想他》《我住长江头》等。同时,每位作曲家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譬如,黄自的旋律深情优美、新颖别致,笔调素雅、流畅、严谨、洗练,技法精细,和声语言丰富,富有情景交融的诗意和内在的激情,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个人风格。他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许多作曲家,如陈田鹤、江定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也有着阶段性的变化。如威尔第早期的歌剧作品《纳布科》等就具有模仿多尼采蒂、贝里尼古典风格创作的痕迹,中期作品《弄臣》《茶花女》等充分发挥了他善于渲染情感的戏剧性创作才能,晚期作品《奥赛罗》《麦克白》等的现实主义写法更进一步加强了戏剧性的力度。威尔第中、晚期歌剧作品的声乐风格,发展形成了美声唱法的“辉煌喊法”,使声乐艺术的表现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