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舞台表演:心理因素及实践探索

声乐舞台表演:心理因素及实践探索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歌唱中,发音器官声带与喉结的运动,呼吸器官的扩张与收缩的运动,共鸣器官的开发与调节运动,口腔里唇、齿、舌、牙、喉等咬字吐字器官的运动,舞台上表演时形体与手势的动作、面部表情动作等都是由心理活动支配的生理运动。因此,声乐表演者在平时应多注意情绪记忆的积累。(二)声乐表演中的气质因素演唱者的气质在演唱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个人气质的心理感受性、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均具有不同特点。

声乐舞台表演:心理因素及实践探索

(一)声乐表演中的记忆因素

声乐表演中的记忆是指音乐记忆,它是头脑中保存和再现乐音以及音乐的能力和过程,也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等活动。而这种活动在声乐表演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音乐记忆在声乐表演者心中有保持音准、稳定音程关系,明确调式、调性,规范速度的作用,有利于塑造整体音乐形象。因为声乐只是音乐中的一个种类,发出的声音完成它规定的时值以后就消失了,过渡到新的音符或休止符。但音乐是有组织性的,音和音、前面的音和后面的音均存在有规则的、有机的联系。如果对前面的音失去了记忆,后面的音就失掉了标准和凭借。对声乐表演者来说,更为可怕的就是找不到主和弦,因为有些歌曲中间是没有伴奏的,如果没有记下音准和音程关系,或者乐感不是很好,很可能就会跑调。所以归结起来,音乐记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

1.记忆的作用

记忆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演唱者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认识、动作到复杂的学习、演唱都离不开记忆。所以演唱者对发声技巧、歌曲内容、歌曲情感、练习过的表演动作等都应加强记忆,可以说学习歌唱的整个过程都是不断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好坏,对学习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将歌唱方法与艺术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记忆是熟练技巧、形成正确习惯的前提,是歌唱艺术实践的重要保证。

记忆可以储存多种歌唱模式,为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新的声乐技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奠定基础。如果没有记忆的作用,不但高难度歌唱技巧难以完成,甚至一般初级技巧也难以掌握。作为演唱者要反复思考、揣摩,才能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正确的歌唱方法。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记”到“忆”的过程。凡是过去经历过和学习过的任何经验,都能被人的大脑所保存,也只有多保存,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大脑及时呈现。

2.记忆的分类

在歌唱艺术的学习中,主要有感觉记忆、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几种记忆方式。

(1)感觉记忆。歌唱发声的整个过程,就是演唱者全身心运动的过程。在歌唱中,发音器官声带喉结的运动,呼吸器官的扩张与收缩的运动,共鸣器官的开发与调节运动,口腔里唇、齿、舌、牙、喉等咬字吐字器官的运动,舞台上表演时形体与手势的动作、面部表情动作等都是由心理活动支配的生理运动。演唱者只有在声乐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将心理活动的体验与生理上的感觉运动进行记忆,才能让歌唱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动作,这也是演唱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把这种心理与生理上的记忆进行强化与巩固,才能进步。

(2)听觉记忆。当人们听过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能在头脑里留下短暂的印象,并且极其容易就记下来一个音乐主题,但是往往这种记忆是暂时的,所以演唱者一定要反复听、反复学唱,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演唱者在练声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感觉最为美好的音色,但这种音色与感觉又转瞬即逝,所以演唱者要从当时发声状态、感觉、知觉和发声的音响效果,记住声音的音色、音量和元音的形象,更要记住歌唱发声时的身体运动的具体感觉,并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强化。

(3)视觉记忆。在歌唱艺术表演中,视觉形象记忆常常可以帮助演唱者获得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表演技能。学习者常常从优秀歌唱家那里观察呼吸、表情、台风等,并体会与模仿,所以,演唱者应该多在生活中吸取养分,运用于声乐表演中,为以后的艺术创造提供丰富的生活依据和创作源泉。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都是形象记忆的来源。

(4)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就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能长久地保留在头脑中,不易忘记。因此,声乐表演者在平时应多注意情绪记忆的积累。

3.记忆的培养

(1)增强演唱者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对歌唱艺术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歌唱欲望产生的心理基础。演唱者首先要有强烈的歌唱愿望,才能激励自己主动积极地、全身心地、由衷地歌唱,并激发自己的歌唱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脑(思想智力)、心(内在感情)、身(歌唱的各器官)都投入歌唱状态。在记忆的分类中讲到,有一种记忆叫情绪记忆,而强烈的欲望更能调动身心的积极性,很容易使大脑皮质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在兴奋的中枢神经传导下,歌唱的生理器官会做出积极反应,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丰富和充实演唱者的知识与经验。知识与经验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联系,理解得就越深,记忆也就越快。演唱者了解、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细微、准确地解释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创造性地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神思情感、艺术思想。因此,演唱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求较强的专业素养。文化的范围很广,但是归结起来无非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包括手工艺技术、工业技术等;二是精神文化,包括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素养则是指声乐理论、音乐史论、音乐欣赏、作品分析、视唱练耳、钢琴伴奏等。演唱者的修养也体现在科学的思想方法上,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客观地认识、分析歌唱发声训练中的规律、矛盾,无形当中记忆力就在增强。

(二)声乐表演中的气质因素

演唱者的气质在演唱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气质在心理活动上带有独特的个性色彩,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每个人气质的心理感受性、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均具有不同特点。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但也可以通过长期渐进的过程而改变。比如,对于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一提起某人的名字,看到其歌唱形象,听到其歌唱线条,就能准确定位这个人的歌唱气质。如歌手魏启贤的演唱气质纯朴真挚,情真意深,音质优美,行腔含蓄。他在演唱《十里风雪》时,动作恰到好处,他不贪求夸张,更着意务实。

演唱者要使自己的歌声具有真正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四个方面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表演气质:确认歌曲情境、情节、情绪和情感,以及人物性格和思想;确定描绘歌曲的各种声音色彩;明确歌曲的风格及演唱韵味;注意表情与内心情感变化对比。

歌唱气质非一朝一夕或唱几首歌就能练就的,它是演唱者在长期的艺术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实践中经过摸索而逐步形成的个人演唱特点。如美籍希腊裔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性格坚毅、鲜明,有着如火的激情,因此,她更擅长扮演美迪亚、薇奥来塔、托斯卡、露齐亚等充满戏剧性、性格冲突、心理活动复杂的人物。可以说,卡拉斯演唱风格的形成,气质和性格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三)声乐表演中的感觉因素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感觉。感觉构成了认识歌唱与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从认识的一般规律来说,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这一阶段。演唱者凭感觉可以判断自己的松与紧、气息支持的深与浅、声音位置的高与低、共鸣体的打开与否等,这都是歌唱发声活动的信息反馈给大脑,演唱者通过感觉加以接受来实现的。感觉训练的作用在于充分调动人的悟性来更好的调节和支配各部分肌肉协调运动。

声乐表演与发声感觉也主要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歌唱与发声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声音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声音是运动的,它是以运动的特征被人感知的。人们对歌唱的认识是通过动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而形成的,如通过视觉反映舞台形象、通过听觉反映声乐语言等。(www.xing528.com)

1.感觉的功能

感觉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开端。所有实践活动中的一切认识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从感觉开始。感觉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也是获得声乐知识的主要渠道。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没有知觉就不能形成歌唱与发声的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演唱时,歌唱者很难对自身的演唱进行剖析研究,歌唱发声的一些技巧也不易用语言精确地描述。在这种状况下,感觉也自然成为教师描绘歌唱发声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因此,声乐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感觉入手,如共鸣位置、气息支点等都要靠感觉去把握。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会用许多不同的生活感觉去帮助学生解决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学生也通过感觉逐步掌握并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

2.感觉的重要性

感觉引导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是形成声乐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通过感觉,人才能认识客观世界。

声乐学习中往往有前人总结出来的很多方法,但是方法的提出依旧是抽象的。只有感觉是具体的,如情绪的感觉、音乐的感觉、呼吸的感觉、共鸣的感觉、吐字咬字的感觉等。这种具体的感觉很好地指导了声乐演唱。

除了上述感觉以外,演唱过程还会涉及静觉与动觉。歌唱者在演唱时要保持稳定状态,所谓稳定,就是不动,也正是心理学所说的静觉。但这种静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歌唱者有了静觉之后,还要在静中求动,用“心”来唱,心理是安静的,就是以这种平静的心态去理解和表现音乐、语言的各种变化。

歌唱的感觉是对歌曲的最初认识,为歌唱的深入认识和高级认识打下了基础,为声乐艺术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四)声乐表演中的思维因素

思维是人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而歌唱中的思维则是歌唱者大脑对实际歌唱发声过程的理性认知,经过思维的提炼和概况,揭示歌唱发声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歌唱表演中的思维认知活动,并不是纯粹的抽象思辨过程,而是形象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歌唱中的思维始终结合着具体生动的形象,即歌词语言的描绘形象,并且伴随着这一思维过程,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将作品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1.分析与综合

在声乐艺术活动中,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以分析、综合的方法研究歌唱主体的各级系统。这不是分别研究,而是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细致的剖析,使各个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最自然的发声状态和最美的声乐作品。其次是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客体进行研究,如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曲谱、作品的思想感情。最后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主客体之间进行组合研究。

2.比较

声乐表演者还应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之间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特性,以便更好更精致地表达作品。另外一种比较则是在不同的演出质量之间进行比较,如好与较好、较好与优秀、好与差,某个人今天的演唱和过去的演唱相比是进步还是倒退,这样也有利于歌唱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

3.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

声乐表演的艺术想象是贯串在整个歌唱中的一种心理要素。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越真切、越鲜明,他所赋予的音响与情感也就越自然、越清晰、越具有感染力。因此,演唱者在丰富的想象中,既要设身处地以身历其境的感受与体验来进入角色,又要将这种通过想象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诉诸自己的歌声,这样才能产生情真意切的艺术魅力。如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其中既没有像歌剧那样的布景、道具、服装等,也不用任何的语言提示,欣赏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想念,这就是想象所赋予的力量。艺术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思维活动,属于形象思维。这种思维的取材往往是具体的人、景、物等,如要表达一种回忆的、思念的情绪时,歌唱者往往想到的是儿时家乡的房屋、亲人及周围环境。

4.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是歌唱艺术表演的心理动力。想象具有超前性和超现实性。创造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艺术创作的效果也就越感人。创造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而形象思维则是实现构思达到目的的手段。为了使自己能学唱出美声规范的声音,歌手必须依靠创造想象,去构思符合自己嗓音条件的声音形象,如高位置声音的“圆”“竖”“集中”等音乐色彩是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运用创造想象,并且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处理,才能形成可感知的美妙歌声。

5.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声乐的思维当中都是很有用处的。不管是在声乐学习中还是声乐表演中,聚合思维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综合同学的表现,如何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如何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充分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点。这种在数个事实的调查和思考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规律就是聚合思维的功劳。同样,在声乐学习与表演中,往往有些方法对自己不适合,则应采取发散思维,运用哲学观点,探寻出一条适合自己声乐艺术发展、声乐风格形成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