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主要是通过声音的艺术来传达人类的情感。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出好声音,首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声音位置”是歌唱发音、声乐教学的一个专有名词。位置的高低主要由歌唱方法是否正确来决定;反过来,高位置的概念和意识的正确形成又对歌唱方法的迅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古往今来,对于高位置声音问题的研究为各个类型、各个唱法歌唱家所重视,无论是民族的、美声的还是通俗的。因此,保持高位置的歌唱方法是确保歌声优美流畅、贯通、统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科学发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完善和发展歌唱技巧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对于每位演唱者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高位置声音的正确认识
声乐教学中常常谈及“声音位置”,而“声音位置”这个术语却往往是可以意会而言传不透的。声音位置实质就是共鸣腔的调节、运用,以及共鸣位置的问题。气息使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只有通过各共鸣腔引起共振,产生大量的泛音共鸣之后,才能变成圆润、明亮、优美的声音;正如唢呐的哨子(振源体)必须插进管子(共鸣腔)来吹奏,才会发出嘹亮、悦耳的声音一样。高位置的声音,就是有不同比例的鼻腔以上共鸣的声音,听起来松、通、圆、竖,明暗适度,色彩丰富,有相当音量又能强弱变化自如,有穿透力、能声贯全场,并且体力消耗小、声带负荷不大。这种声音起声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喉部肌肉,而是吸和呼两组肌肉群的积极活动。声音不是从嘴里平直地“推”出来,而是先“退”到后面,“吸”到上面,再“悠”出来的,歌唱者本人听起来声音不是“很亮”“很结实”,而是稍暗些、柔和些。这种声音的训练无论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的歌唱者来说,都是很必要的。
此外,声音的位置是无法从触觉上触摸、视觉上观察到的,它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从听觉上来说,它却又是直接的、具体的,因为声音是由听觉感受的,同时听觉又参与指挥、控制、调节发音。因此,平时的声乐训练要想很好地区别位置的高低,要结合听觉和发音感觉。总之,对声音位置的训练,要在平时的学习与训练中不断地积累并细心地体会。
(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
高位置声音的获得是歌唱发声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在整个音域中每个音都需要相对统一的头声色彩。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的体会是,“只有借助于头部的共鸣才能使所有声区获得完美的匀称和统一,才能扩大音域”。同样,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兰佩蒂认为:“声音应该从头部发出,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在他嗓音的任何一段上,头部都执行着共鸣器的作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比利时裔著名歌唱家卡罗·艾维拉尔第的“把头音摆在胸上”“把胸音摆到头上”的说法,都与上述二人的提法有着相似之处。
由此可见,整个音域保持头腔的共鸣是获得高位置声音的关键所在。此外,高位置声音的获得又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头声色彩外,还来自呼吸、发声、共鸣等诸环节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作用。因此,高位置虽然是歌唱发音的一种感觉,但又是由许多具体的发声器官、歌唱心理、歌唱机能状态素质等因素有机配合产生的综合效果。要训练高位置声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打开各个腔体
前面讲过声音的高位置主要是指声音共鸣的焦点比较高,而良好的共鸣又来自各个腔体的综合运用,所以腔体的打开合适程度将直接决定声音位置的高低。
“撑喉”是一种错误的打开腔体的方法,却在国内的声乐界普遍存在。一方面,许多人在没有弄清腔体打开的自然规律,一味模仿歌唱家宽厚的声音,认为只有浑厚、靠后的声音才是真正的美声唱法;同时,也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误导下才导致了喉咙被主动地撑开,发出沉重、暗淡、虚漏的声音。另一方面,当喉咙撑开后,下巴和舌头往往也随之用力,致使歌唱者咬字吐字含糊不清,听众无法听清演唱者的唱词,很难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演唱就会使声带无法正常关闭,气息就得不到声带的对抗,横膈膜和腰腹部失去了正常的支持,也就更谈不上声音的位置问题了。久而久之,声带就易发生病变、失去光泽。
胸腔、头腔、口腔、鼻腔、喉腔、咽腔是众所周知的人体发音腔体。而腔体的打开指的也正是以上这些腔体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上下通畅,并能随着音高的变化不断调整的通道,使声音自然、丰满、集中地传出。但要打开腔体,主要有两个障碍。
(1)口咽腔的充分打开、后咽壁的挺立和喉头的稳定,对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是有特殊作用的。口咽管道要开得大而适度,使气流和共鸣通道畅通无阻。为了做到这点,歌唱时必须精神振奋,脸部肌肉上紧下松,扩张鼻孔,颧骨上牙床有向上擎起的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想象在发声实践中是很有益处的。在这里须要强调的是:歌唱中最重要的“张开嘴”,不是指嘴唇和口的前半部,而是指口腔后半部和喉咽腔,这是可调节的部分,又是上通头腔、下连胸腔的要道,充分打开这部分有助于获得头腔和胸腔共鸣。一个好的歌手应该是用正确的吸气使咽、喉充分打开,而不是把嘴巴张得很大。咬字吐字时,嘴唇要随字头声母的发音而张合,而咽、喉则仍旧保持开的状态,才能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歌唱中可用想象“不断吸气”和“吸着唱”的感觉来帮助喉头的打开与稳定。下巴在歌唱发声中常常会起阻碍作用,下巴要“松”,而不是“拉下”。
(2)打开以喉咙为中心的喉咽腔下通道。关于喉咙的正确打开,在前文已经提及,打开喉咙既是打开腔体的重要环节,也是直接调节声带机能状态的主要手段。此外,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初学者们一定要弄清楚喉咙跟声带的关系及发声过程中两者的运动和状态。喉咙里面包含着声带,位于口腔与胸腔之间,要想使这三个腔体统一起来,必须要打开并下放喉咙。喉咙打开、下放的过程中,声带也会跟着一起向下运动。而喉咙的打开往往会导致声带跟着撑开,因此在发声之前必须要有个关闭声带的动作,即将声带恢复到讲话时的自然闭合状态,这就形成了喉咙自然打开、下放而声带自然闭合的状态。
另外,喉咙的下放比软腭的上抬要略为直观一点,因为喉器官能摸得到,特别是男性的喉器比较突出,女性的相对要小许多,但也能较为直观地摸到。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喉咙的下放和摆放一定要自然,这也是许多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只有自然下放的喉咙才能真正打通下通道,声带也才能正常发音;人为下压的喉咙会使喉肌变僵,声音逼紧、直白,喉咙位置不稳定,高音很容易上抬。
所以,初学者要谨慎下放喉咙,要在自然讲话时声带闭合状态的基础上,吸气,轻轻地将喉咙打开下放到恰当的位置,另外喉头位置要保持稳定。整个过程喉咙要始终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不能有一点撑开或挤压,这时胸腔、咽腔、口腔等各个腔体就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了,下通道也就打开了。在这种状态之上,声音位置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声音也会自然舒适,从而更好地为演唱服务。(www.xing528.com)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音的动力、声音的生命力。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如果没有正确、自然的深呼吸,就没有正确的发音,更谈不上高位置。这就如同平时拍皮球一样,往下拍得力量越大,皮球蹦得也就越高。同样道理,气息越深,则位置也就越高。大家都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其运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高位置声音所要求的呼吸是建立在以横膈膜和肋骨联合呼吸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胸腹联合式呼吸。
意大利有一种说法:“声音解放不了,先从气息去找。”只有呼吸对了,才能为声带的振动提供基本的、有效的动力。只有把呼吸的着力点真正放到横膈膜上,才不会用胸部、肩部、颈部、下巴等部位的肌肉去帮忙控制气息,才可以消除喉咙外部肌肉不必要的紧张而尽量排除其对喉咙内部,包括声带运动的干扰,才可以使控制声带运动的喉内肌肉群得到真正的解放,从而为真正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呼吸对于获得正确的声音位置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获得高位置声音的首要条件就是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自然的深度呼吸。
3.注意变化母音的形成位置
从歌唱发声角度来说,声音的传送一般由母音来完成。因为母音可以灵活自如地变化声音色彩和音量。母音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明亮与暗淡、集中与浮散、轻巧与滞重,等等。但对于母音在歌唱中的声音位置来说,它又有低位置的母音与高位置的母音两种。
从听觉的角度来说,低位置的母音有扁平而发“白”的听觉感受,声音有涣散和虚浮的特点。这样的发音既不准确,也不清晰。“白”的母音给人似乎很明亮的感受,这是由于母音被推得过于靠前的缘故。因为声音过于靠前,其声音效果也就自然地随着音高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统一于一种音色就显得难度较大,而且腔体打开的稳定性也极易受到影响,这就会导致咽部压紧、肌肉紧张,同时还会使嗓音极容易破裂和摇晃,甚至器官发生病变。因此,这种发声方法与科学的发声原理是极不相符的。对于高位置的声音,母音的正确形成则是在咽腔。在咽腔的作用下,母音之间的转换连贯自如,动作也非常小,从音域的最低音到最高音,必须把母音唱圆,唱圆的主要目的是使声区自上而下协调统一,这对于高位置声音的获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歌唱发声中为了使母音之间的转化过渡和整个音区协调一致,就应首先在思想上预先有变圆母音的设想,然后再用咽腔来做适当的调节。如果概念错误,就会使咽腔调节失误,从而造成吐字不清、声音模糊,也就缺乏了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演唱者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预先有一个设计好的母音变圆的音阶。即必须知道从原来的纯母音开头到所要变圆的感觉,以及变圆后在音响改变的感觉。正确的母音形象与准确的音高是在咽腔的准确调节下,使声音形成音柱,直接进入头腔,这样所产生的声音效果也就必然更具光彩与穿透力。由此可见,各种母音的音响在咽腔管道共鸣中变圆对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并使这种高位置贯穿于整个音域之中起着重要的传导作用。所以,在高位置声音的获得过程中,母音的转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对起声的正确处理
正确处理起声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自己的感觉;一是通过一位有才干听众的见解,特别是受过训练的教师。一个人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指导,但是在歌唱的许多细节中,个人感觉并不可靠。歌唱者不可能像听众那样听自己的发声,而教师则能给那些能发现声乐缺点、知道其中原因并受过训练的“耳朵”提供指导。
用最小的力量练习起声。一个好的起声永远不可能通过大音量的练习获得。大音量需要许多气息,歌唱初学者尚没有能力处理一大团气息。
总之,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者来讲,掌握正确的起声位置,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而且可以对日后的声乐艺术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真假混声的合理运用
要想使身体的各个共鸣腔体与各个不同的声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把真假声进行混合使用,以保证歌唱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一方面,混声可以很好地解决声音的换声点问题,将高、中、低三个不同声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种声音本身音质干净、集中,富于穿透力,更容易送进腔体集中于眉心,形成良好的高位置声音。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避免了“破音”的出现,而且还拓展了演唱者的音域。而另一方面,由于高位置声音的获得主要是以头腔共鸣为主导的(其他机体组织当然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假声的成分就相对要更多一些。但这种高位置的获得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还需要胸腔等其他各共鸣腔体的有效支持,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声。只有把它们二者融为一个整体,才能使音色变得自然、统一、协调。而脱离假声完全运用真声的唱法,虽然声音浑厚,但听上去却显得沉闷、暗淡,给人以别扭束缚的感觉。脱离真声而完全运用假声的唱法,虽然获得了高位置,但声音听上去尖锐、刺耳、不自然,并缺少一定的美感与金属光泽。因此,若想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必须要将真声与假声综合地运用到演唱当中,为演唱服务。
综合以上针对高位置声音的分析探讨不难看出,对于发声的高位置技术这一问题的掌握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只有在正确的位置要领和意识的指导下,使歌唱机能协调运动、整体配合,同时加以综合的训练手段,并不断地实践与细心体会,才能最终真正掌握歌唱发声的高位置,才能进一步为声乐学习积淀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