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唱中读字基本方法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探索

歌唱中读字基本方法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探索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唱中的读字,要求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读准,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二)引长字腹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读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

歌唱中读字基本方法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探索

歌唱中的读字,要求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读准,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

(一)字头要唱得短、轻、准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人们常说的“五音”:唇音(b、p、m、f)、舌音(d、t、n、l)、牙音(i、q、x)、齿音(z、c、s、zh、ch、sh、r)、喉音(g、k、h)。

这五大类音在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们应充分运用读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二)引长字腹

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它对歌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通常称“四呼”。

(1)开口呼:a、o、e 发音时要求口腔打开。

(2)齐齿呼:i 或以i 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

(3)摄口呼:ü 或以ü 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4)合口呼:u 或以u 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绝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读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

(三)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要求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复韵母的字,应很好地注意收音。如:收ai、ei、uai、uei 的韵尾时,应收i 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收ao、ou、iao、iou 的韵尾时,应收u 音,双唇应向前微撮;收n 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流穿奔而过,收向前的n 音;收ng 为字尾的音时,软腮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腭,阻住口腔通路,使气流穿鼻而过。字尾收音时,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轻;且收尾的部位要准确,响度要适中,时值要做到收音即停。中国的语言文字繁多,变化万千,收尾的部位也各不一样。

在中国的传统演唱中,将汉语语音的韵尾归纳为十三个韵脚,也就是人们常在诗歌中说的押韵的意思,通常称它为“十三辙”。

(1)发花辙:凡收a、ia、ua 的字均属之,如沙、下、马等。属元音结尾,收韵时口形不变。

(2)梭波辙:凡收o、uo、e 的字均属之,如波、多、歌等。

(3)乜斜辙:凡收ie、üe 的字均属之,如叠、雪等。

(4)一七辙:凡收i、ü 的字均属之,如喜、居等。

(5)姑苏辙:凡收u 的字均属之,如哭、古、谷等。(www.xing528.com)

(6)怀来辙:凡收ai、uai 的字均属之,如开、槐等。

(7)灰堆辙:凡收ei、uei 的字均属之,如内、醉等。

(8)遥条辙:凡收ao、iao 的字均属之,如高、肖等。

(9)油求辙:凡收ou、iou 的字均属之,如后、酒等。

(10)言前辙:凡收an、ian、uan、üan 的字均属之,如南、边、关、冤等。

(11)人辰辙:凡收en、in、uen、ün 的字均属之,如分、宾、温、军等。

(12)江阳辙:凡收ang、iang、uang 的字均属之,如昂、阳、汪等。

(13)中东辙:凡收eng、ing、ueng、ong、iong 的字均属之,如争、英、翁、红、用等。

【注释】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

[2]梁广程.乐声的奥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杨和钧.艺术嗓音保健之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4]伊凡诺夫.歌唱器官[G].汪启璋,译//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声乐译丛:第一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80.

[5]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

[6]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7]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8]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