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音域问题

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音域问题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唱者只有正确掌握气息支点、声音支点、口腔支点和各声区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才能逐渐解决音域问题。假声点的运用是歌唱者寻找头腔共鸣、获得掩盖色彩的必由之路,是歌唱者解决换声点问题的重要手段。歌唱音域窄的问题需要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才能解决,只有细心体会气息支点、声音支点和口腔支点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到解决统一声区的方法上,科学地解决换声点问题,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才能逐渐扩展音域。

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音域问题

音域问题是每个学习声乐的人所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是歌唱者尚未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歌唱者只有正确掌握气息支点、声音支点、口腔支点和各声区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才能逐渐解决音域问题。

(一)造成音域窄的主要原因

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讲,宽广的音域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各种声乐作品。然而很多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音域狭窄,特别是高音突破困难,歌唱时低音下不来,高音上不去,影响了对作品的表现。

1.没有合理运用歌唱的“三个支点”

歌唱时气息的支点在腰腹部,如果气息很浅,是提起来的,放不下去,那么歌唱时较低的声区就会发虚,或根本唱不下去。声音的第一支点在后背的第八胸椎处,只有将发声的支点放在这个地方,才能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和舌根。歌唱时如果不能掌握和运用这个支点,那么喉咙就有可能发紧,胸腔共鸣就不能很好地运用,低音区自然也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利用位于后鼻管的第二支点,则是解决从中低声区向高声区过渡的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第二支点,换声就会变得容易很多,高音就能唱得更好。口腔支点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口腔支点的支持,就很难将声音“竖”起来,而一旦声音“竖”不起来,无论高音还是低音都会变得困难。所以,要解决音域窄的问题,一定要深刻体会歌唱中“三个支点”的重要作用。

2.没有科学地对待声区问题

19 世纪著名的声乐教师加西亚是第一个以科学方法研究声区划分的人。他用探喉镜观察喉门在发声时的情形,根据声带的不同动作而将音域划分为不同的声区,即头声区、中声区、胸声区。从一个声区唱到另一个声区时,往往会明显地感到“裂痕”和“破音”,这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坎儿”。如果用唱低音的感觉往上唱,到了需要换声的地方就有困难;如果用唱高音的感觉往下唱,在低音处又往往感觉下不来。有的初学者倾向于全用重机能(真声)或全用轻机能(假声)歌唱,所以在换声区时往往很费力,造成真假声“打架”,这也是音域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音域问题的具体方法

1.“三个支点”的合理运用(www.xing528.com)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是歌唱的源泉。正确地运用气息的支点能使声音建立在呼吸支持上,从而减轻喉咙的压力,缓冲气息对声带的冲击,保证声带无论在高声区还是低声区都能以较为自然的状态歌唱,达到扩展音域的目的。

胸声点的运用无疑会解决喉咙紧张、下巴僵硬、舌根紧缩的问题,从而保证声带在较为松弛和自然的状态下歌唱。这也正是高低音都能唱得自如的重要基础。假声点的运用是歌唱者寻找头腔共鸣、获得掩盖色彩的必由之路,是歌唱者解决换声点问题的重要手段。口腔支点的运用,除了有利于准确咬字之外,还是声流在硬腭振动以获得丰满的口腔共鸣的基础,而有了正确的口腔共鸣状态,才会获得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折射。

2.声区的统一

(1)建立良好的中声区。中声区是基础,只有在建立稳定良好的中声区的基础上才可能向上和向下拓展音域。要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努力做到打开腔体、控制呼吸、下降喉头,纠正错误的发声习惯,避免哑音、喉音等问题。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正确的方法都来源于中声区稳定良好的感觉状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慢慢寻找混声感觉,建立过渡声区。在建立稳定、良好的中声区后,再向高音区和低音区过渡。在中声区寻找各共鸣腔体振动比例的变化,声音越低胸腔共鸣比例越多,声音越高头腔共鸣比例越多,但要始终保持三个共鸣腔体的联合共振。

(2)在换声点上气息要更稳健。男女换声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到某几个音位时,必须禁止胸声再往上升。这一点极为重要,歌唱者绝不能用胸声唱。训练方法是用轻微的声音练唱下行的音阶。在接近换声区时,则可用音色较圆润而暗淡的母音(如u)来练习。这个方法可避免胸声过分向上发展。换声区的声音开始时往往是软弱的,待日子久了,自会逐渐变强。女低音多用胸声,但女中音要小心使用胸声,女高音则尽量不用胸声。女声许多发声方面的困难,都是胸声区唱得太高所致。另外,用力过猛等也可毁灭中声区及胸声区的声音。如能将头声区好好发展,胸声区的困难就可自然解决。有的音要进行掩盖。所谓的掩盖,在意大利的美声学派中称为关闭(Close)。换声点之前的音要有所准备,在真假声的比例不受干扰的声带运动中得到自动的调整,给关闭高音创造良好的混声条件。关闭之前声门发声状态的积极性对换声起着关键的作用。关闭前的那个音一定要敢用声带唱,不能躲声带。关闭高音时,要对呼吸有效地加强控制,才能减轻气息对声门的超负荷压力,使声带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灵活地进行发声调整活动。所以关闭高音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①唱高音前是张大的口形,往后像打哈欠一样吸着唱,音越高气越深;②唱高音气大、嗓子眼儿小;③换气在腰上,动作要快,吸的气不在于多,在于深;④关闭高音要掌握混合母音的变化规律。在换声区的三个半音音阶上反复进行关闭高音的训练,是确立换声区唱法的重要手段。从换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在演唱者熟练掌握技巧的前提下,心理因素很重要,不要把高音当作负担。如果神经紧张、恐惧和情绪激动,就会渐渐地引起喉部肌肉和软骨产生夸张的拉力,使喉咙产生间歇性收缩,就会出现声区中的声音“破裂”。还有的演唱者认为需要加强进入喉咙的气息,以消除发声器官的紧张。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越猛烈地吹气,声音越强大,腔体越缩越紧,音准也越不好,发声器官失去了灵活性。所以在练习过渡声区和换声区的音时,不要人为地增加力气使喉咙缩紧,更不要人为地去制造换声点。练习换声区的时候,不要刻意地加上某些负担,要保持自然的歌唱,在原来自然状态的基础上,按语言的自然倾向去组合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运用半声也就是混声,贯穿整个歌唱,在生理上、心理上、物理上使声音达到完美的统一[1]

歌唱音域窄的问题需要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才能解决,只有细心体会气息支点、声音支点和口腔支点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到解决统一声区的方法上,科学地解决换声点问题,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才能逐渐扩展音域。

【注释】

[1]张清华,谢宗昆.歌唱换声原理新探与解决——“换声点”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2):82-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