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小组课: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声乐小组课: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缓解教学压力,并对声乐课进行改革,声乐小组课这种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声乐小组课不像声乐大课那样以教师为主,也不像个别课那样针对性非常强。声乐小组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因此,确立师生对上好小组课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是改善小组课质量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搞好小组教学。

声乐小组课: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一)声乐小组课的优越性

近几年,随着高校本科生的扩招,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剧增,但师资力量并没有成正比增长。为缓解教学压力,并对声乐课进行改革,声乐小组课这种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声乐小组课总体来说还是要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但它是声乐大课基础上的提高教学,要求比声乐大课更加细化。

一般从二年级开始,可以针对以器乐为主的学生开设声乐小组课。声乐小组课不像声乐大课那样以教师为主,也不像个别课那样针对性非常强。声乐小组课以4 名学生为宜,既可一起授课,又可以针对某个同学的问题进行授课,让其他几个同学听课,这样使教学中的点和面都能得到兼顾。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识别和学习,这样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促使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体验,在边听、边学、边观摩、边讨论的学习实践中,改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声乐小组课上,学生可以观摩教师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练习曲,理解和辨析不同的练声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所提出来的歌唱技能和音乐上的要求,使学生能在声乐课堂上培养和积累感性和理性的声音观念。

同时,学生在声乐小组课上重复地听到和了解自己比较熟悉或已演唱过的声乐作品,可以通过别的同学对这一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提高自己对这一作品的理解水平。学生也可以接触到自己以前从没听过的声乐作品,通过大量的声乐作品积累,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齐唱和重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歌唱意识和能力,在不同的声部中锻炼音准和乐感。

在声乐小组课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对比讲解和示范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思考和练习,而学生则从集体练声、个别的上课抽查以及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中,互相启发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进步。

声乐小组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在小组课中,一个学生唱,其他学生听,如果学生唱得不对,教师可示范正确的声音,再唱学生发错误的声音,其他同学一下子就能听出来,使学生提高对发声正确与否的辨别能力,找到正确的发声,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另外,小组课把重点放在一般同学容易犯的通病上,上课时一个同学唱,其他同学在旁边能受到启发,从而避免教师的重复教学,进步明显的学生也能促进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小组间的相互演唱使学生能够克服胆怯心理,增强歌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提高声乐小组课效率的有效方式

1.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变一对一授课为小组授课,其不利之处,除了学生个体直接随教师学习的时间缩短外,还有学生表现的不平衡,往往优秀者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当听众,容易引发师生双方心理的不平衡和信任危机。因此,确立师生对上好小组课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是改善小组课质量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搞好小组教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因为不同个性特征的人在课堂上情绪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态度要温和、亲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肯定、少否定。教师的肯定对学生的心理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一味地否定则起着相反的消极作用。在教学中采取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教学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声音中闪光的东西,经常及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确立一种“我要唱好,我能唱好”的自信心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把握发声技巧,掌握学习规律,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声乐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和否定,学生就丧失了信心,甚至会哭鼻子,那在课堂上别说是唱好,连歌曲的连贯性都会成问题。

2.互教互学,相似学习

相似学习是提高声乐小组课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所谓的相似学习,就是让学生了解发声原理在不同个体中的相同之处,掌握发声技巧的基本规律,以充分挖掘学习者自身潜力的一种学习策略。在声乐个别课教学中,学生对于正确声音的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基本上是听教师口述的所谓“圆润”“明亮”“连贯”“靠前”或“靠后”等。在平常的声乐训练中,学生对自己本人的发声听觉经常会出现误差。自己听着很圆润、明亮的声音,可能对他人来说是刺耳、尖锐的声音。这是因为自己听到的本人的声音(即主观的声音)是通过骨质传播,而教师听到的声音(即客观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www.xing528.com)

根据声学原理,人们接受声音的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在日常生活中,骨传导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在声乐教学中,骨传导恰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歌唱训练使腔体共振,产生共鸣,放大声音。这其中就有颅骨的振动带给歌唱者本人的听觉感受,再加上空气传导反射到歌唱者耳中的听觉感受,歌唱者本人实际上获得了两种传导途径带给他们的混合的听觉感受,与旁听者的听觉感受形成了差异,而这个差异造成学生对于正确声音的概念比较模糊,这也是歌唱者需要别人的耳朵来帮助检查自己声音的原因。小组课正好迎合了这种学习上的特殊的需求。

在个别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反复地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听觉感受是正确的,实际上有的学生一下课就忘了,无法形成一种教与学的互动局面。这也是声乐个别课中为什么学生歌唱状态时好时坏、容易反复的一个原因。而在小组课教学中,听、看别人的演唱有利于学生间相互观察,相互体会正确的发声状态,来树立正确的声音要领,从而记住这个印象,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也能去指导别人改善发声技巧。这也是个别课所不具备的优势。

小组课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其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从而来完善自己。要使小组课学习比较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提示学生,比如,如何在小组课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怎样去聆听他人的演唱和发言,等等,最后达到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即学生有自己演唱的时间,以确保教学质量。

3.重视课堂讨论和总结,强调学生在课外的训练

课堂讨论和总结非常重要。总结不仅仅来自教师,更重要的是来自学生本人。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课堂学习的得与失。当学生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把自己的看法明确地告诉学生,并且要给学生提要求,根据学生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加强课后的具体练习。

教师在总结时要强调学生如何去识别他人歌唱状态的好坏,并善于借助小组其他学生的听觉感受来延续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用声音当场演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不同演唱状态带来的不同的声音效果。这样学生区分错误声音和正确声音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有意识地去辨析,力求正确的声音。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强化正确声音的过程中逐渐得以增强。

4.加强合作性培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小组课合作学习

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学生实现有效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声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实践探究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可以弥补声乐小组课因面向不同的学生,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小组课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渗透合作性意识。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供开展合作所需要的指导,尤其是合作的行为表现方面的一些教育。每个学生获得的对学习方式的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在小组课的表现中,教师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自信和兴趣,使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以实现小组课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互通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动脑、动口中找到感受和表现声乐技巧的方法,这样远远比在课堂上教师中断学生的演唱,由教师说出感受要强多了。

在小组课中,两人“面对面”的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和学的资源,很具有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学生很自然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既节省时间又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更好地实现了小组课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另外,教师还应当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对积极主动地互帮互学的小组成员应当给予表扬,从而促进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用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声乐教学,共性问题可以得到集体解决,个性问题通过讨论解决,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教师对学生传授的知识也比较系统,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