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大课:声音训练及技巧总结

声乐大课:声音训练及技巧总结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乐大课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全面而科学地安排教学。声区包括自然声区、中声区、换声区、高声区。进入换声区时,如不采用换声手段,声音便进不了头腔,头声与胸声就会脱节,变成近似喊叫的白声,想唱好高声区也就无从谈起了。打好了中声区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手法和技术,从中声区再少给点气息,腰腹部肌肉对抗力度加大一些,就唱出高音了。统一声区是声乐大课的最后一道工序。

声乐大课:声音训练及技巧总结

一般情况下,声乐大课的学生在15 人以上20 人以下比较合适,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和进行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声乐大课的目的

许多人(包括部分声乐教师)对声乐大课缺乏深入的认识,认为它仅仅是为降低办学成本,或者是为缓解扩招后带来的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以教师在声乐大课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手段,基本用一对一小课教学的方法,使声乐大课演变为小课时间的缩短化,失去了声乐大课的目的和意义,致使这一值得研究、开发、利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出现声乐教学质量明显下滑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声乐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

1.声乐大课中的理论教学

以往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即先练声,再处理声乐作品,以提高演唱能力为目的。教师往往注重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当然教师也会讲一些理论知识,例如,学生歌唱气息有问题时,教师会讲授有关气息方面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理论知识始终是混乱的、无序的,或者自己心里清楚但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应当通过学习很多国内外专家的论著慢慢理顺似懂非懂的理论知识。如果声乐大课提前系统地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学生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2.如何有效地开展理论教学

声乐理论是声乐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发声和将来从事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声乐理论的讲解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要利用实物标本、生理解剖图、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还要示范不同的用嗓或用气方法而产生的不同效果,帮助学生辨别、理解、掌握发声技巧。同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使之能亲身体验、感受。然后,教师当场指点,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有趣、有触摸感,而不再是枯燥的、单一的、生硬的讲解。以此激发并推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选看国内外声乐作品表演或歌剧DVD、声乐DVD 等相关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音乐素质,启发学生音乐创新的潜在素质,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阅历,全方位培养21 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3.声乐大课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教学的个性特色是强烈的,因此它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规范、严谨,也无法像数、理、化那样得出一个永恒的公式,编出一套适合同龄、同水平歌唱者的统一教材。在声乐大课中,每一个人的声音各有个性和特色,又都有局限和长处,而每一个人由于天赋和生理结构的不同,各自发出的声音色彩与自然发声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故声乐大课也要体现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凭学生的喜好和教师的专长而不顾学生的本质条件与特色,千篇一律地“竖起”或“横着”唱,使其歌声没有个性、特色和变化,更不能削足适履、弄巧成拙,只用一种模式去塑造所有学生的艺术风格。

声乐大课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全面而科学地安排教学。弗朗切斯科·兰佩蒂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上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学唱初期,应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声区,不要过早地练最高或最低的音,尤其是女高音和男高音,中声区还不稳定时,就超限度去追求扩大音域,对嗓音是有害的。”因此,在声乐训练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发声训练的立足点放在声音的质量上而不是数量上。如果本末倒置,势必会使学生力不从心,甚至误入歧途。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声乐基础训练,要从自然声区、中声区入手,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肌体得到较充分的锻炼后,学生才有可能向高声区和低声区发展。(www.xing528.com)

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和能力量力而行,学习要由浅入深,方法要由易到难,内容要由简到繁,技巧要由少到多,能力要由小到大,速度要由慢到快。对技巧学习要有针对性,对作品演唱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演唱作品不要过深、过难,也不要过多、过早、过快追求数量。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求数量、求积累、求提高。使学生在声乐大课中不仅学到声乐理论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认识到每个人的声音各有特性,愉快地听自己和别人的演唱,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声乐大课需要教师注意训练声区的步骤。声区包括自然声区、中声区、换声区、高声区。所谓自然声区是指喉头稳定、声音流畅、音色明亮、不费力就能唱出来的,接近说话音高的音区,也就是人声最自然的音区。一般来说,自然声区的范围只有几个音,不超过一个八度,男女声部的自然声区也是不同的。自然声区的声音是人声中最自如,并最富于自然色彩的声音,因此训练中声区要以自然声区为起点,从自然声区开始向高、低两个方向逐渐延伸,从而巩固中声区。即使是大课,对初学者的教学仍然要格外重视打基础。学生切不可因在中声区内发声似乎并不困难而掉以轻心,急于在基础未打好前想唱得响、唱得高、唱自己尚不能胜任的曲目,这样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欲速不达,会产生不该有的毛病,甚至误入歧途。所以,中声区的训练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草率行事。

训练中声区,音量不宜过大,以中强为好,嘴不要张得太大。发声时,似乎感觉声音是从外吸入喉咙,由来自腰腹部的气息使声音向鼻孔外和贴着双腿向地面垂直流动。

换声区的概念不是人声声区结构上的分类说法,是从声区转换的技术训练角度说的,就音域而言,相当于中声区的高音部分,加上高声区的前几个音。在声乐大课训练中,教师想让学生声区转换得容易,就要讲清原理,告诉学生要保证利用好呼吸,用深呼吸打开腔体。如果掐着嗓子唱,真假声的坎儿则暴露无遗;如果把需用的腔体都打开了,声音也就通了。

进入换声区后,随着音高的上行,嘴也逐渐张开,声音贴住咽壁向后上方发送,元音逐步集中变窄。这时,气息下沉丹田,喉器自然下降。进入换声区时,如不采用换声手段,声音便进不了头腔,头声与胸声就会脱节,变成近似喊叫的白声,想唱好高声区也就无从谈起了。打好了中声区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手法和技术,从中声区再少给点气息,腰腹部肌肉对抗力度加大一些,就唱出高音了。

统一声区是声乐大课的最后一道工序。具体地说,统一声区就是要求在不同声区内歌唱时,喉头基本稳定,喉咙打开,声音全部搭在气息支点上,声音均匀、连贯、有力度,气息通畅无阻,声区转换不露痕迹。为了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必须经过上述分声区训练的步骤,即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基础,掌握好换声技术,从而发展高声区,最后达到统一声区。

声乐大课的教学能极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二)声乐大课的不足

声乐大课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歌唱素质,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和进行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大课的不足,便是教师不能解决学生演唱个性的问题。在声乐技能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唱法技术水平、接受反应能力、歌唱生理条件、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均有鲜明的个性,而声乐大课只能解决某些带有共性特点的教学问题,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教学与发展。所以说,声乐大课是声乐个别课的补充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