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唱法:融汇传统与创新,成为世界声乐艺术流派

中国民族唱法:融汇传统与创新,成为世界声乐艺术流派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唱法既是从中国民歌、戏曲、曲艺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民族唱法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阶段。中国的民族唱法已逐步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的声乐艺术流派。最后,民族唱法咬字部位靠前,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而美声唱法所采用的欧洲语言,无论辅音或元音大都在咽腔形成,部位较靠后。

中国民族唱法:融汇传统与创新,成为世界声乐艺术流派

(一)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的声乐演唱艺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有大量保持传统特色的民族民间声乐演唱形式,而且自元、明、清以来,还有史料记载比较系统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及演唱方法的著作。

从广义上讲,民族歌唱方法应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唱法,但近年来人们习惯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称为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既是从中国民歌、戏曲、曲艺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精髓。

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演唱内容各不相同,演唱风格丰富多彩。北方歌高亢明快,如《牧歌》《骏马奔驰保边疆》;南方曲委婉甜美,如《茉莉花》《太湖美》等。民族风格的歌曲包含的范围广泛:有收集、整理的原始民歌,如《茉莉花》《小放牛》《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有根据民歌改编或新创作的作品,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牧马之歌》《看见你们格外亲》《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歌剧选段《小曲好唱口难开》《红梅赞》《万里春色满家园》等;还有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松花江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颂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等。可以说,民族唱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民歌唱法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差异,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民族唱法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上强调真假声相结合,要求有较深的呼吸支托,重视声音的统一,还特别强调演唱时吐字及韵味的风格,强调“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字里传情”“依字行腔”“腔随字走”等。民族演唱风格有一整套咬字吐字的方法,如“五音四呼”“齐开撮合”等等。这些咬字吐字、行腔、归韵等方法都是来自戏曲,因而戏曲的学习对于演唱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中国有很多歌唱家都是学过戏曲的,如郭兰英、李谷一、李玲玉等等。民族演唱风格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音色明亮甜美,就是大家常说的“圆润”“甜美”“清脆”“柔美”“水灵”,因此深为国人所喜爱。

(二)民族唱法的风格演变

中国早期的民歌演唱方法在嗓音的运用上较为质朴,演唱大都比较自然,行腔的随意性很强,从发声生理的角度分析,大体是运用纯真声演唱的所谓“大本嗓”唱法。这样演唱,声音与语言结合得很紧密,具有极强的说唱性,而且歌声音质明亮,发声部位靠前,个性特色鲜明,感情表达直接、亲切自然。这样的民歌唱法较为原始,从它诞生起一直由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世代延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仍然处在自然流传、自生自灭的状态中。中国声乐界称这一时期为原生态民歌演唱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文艺政策和文艺方针的指导下,一部分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进入国家专业文艺团体或被选送到音乐学院学习深造。这样使原始的民歌唱法从随意性的口传心授转变到对民歌唱法中的精华进行提炼、加工和整理,然后进入科学化、系统化的专业训练的时期。随后,中国的高等音乐院校也都相继设立了民族声乐系和民族音乐研究机构。这就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传统唱法的同时,开始尝试借鉴美声学派的某些科学方法,以弥补自己在发声方法上的不足,民族唱法的发展迅速步入健康轨道。(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民族唱法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民族唱法在传承中华艺术文化的同时,大胆地吸收欧洲美声唱法的精髓,尊重科学的发声规律,在保持中国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审美情趣的原则上,在高声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使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以崭新的姿态向前发展。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民族唱法歌唱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

新一代的民族唱法在嗓音的运用上大胆采用了以真声为主,并适量混入假声成分的“民族混合声”,具有声音明亮圆润、语言清亮明晰、演唱亲切自然的特点。它与过去的民歌唱法相比,音域大大拓宽,音量大大增强,音色更加丰富多变,音乐表现力也更加突出,因此不仅能演唱民歌与民歌风味的艺术歌曲,还能演唱大型民族歌剧中高难度的咏叹调。在风格特征上,则体现出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声带情、声情并茂。在充分汲取中国戏曲“润腔”技法精华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各具特色的演唱个性。时至今日,中国的民族歌唱艺术真可谓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繁花似锦。中国的民族唱法已逐步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的声乐艺术流派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在中国声乐表演及教学过程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存,这种格局是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逐步形成的。这两种唱法由于经过了横向借鉴、相互补充,各自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个性风格上的不同。

中国民族唱法与欧洲美声唱法相比较,由于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发音部位不同,表达语言的方式不同,因此在运用嗓音的方法、共鸣腔的调整、语言的韵味等方面的差异便显而易见。由此也可看出,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文化心态、审美观念、语言形态等因素都会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民族唱法的基本特征是发声位置比较靠前,声音甜美、明亮,以字行腔,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而美声唱法不论哪个声部,不论所唱的声音高、低、轻、重程度如何,其音色一般比民族唱法“暗”许多。其次,美声唱法随着音高的变化,音色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在换声时的过渡音区与高声区,采用遮盖唱法后,音色便有一个明显的由亮转暗的变化过程;而民族唱法虽然也运用混合声,但比美声唱法在音色上要明朗许多,其音色变化并不明显。再次,在共鸣腔的调节上,美声唱法多采用喉咽、口咽、鼻咽腔混合共鸣,喉头位置较低,开管较大,声波振动部位较靠后,所获得的声音较圆润、丰满;而民族唱法由于始终把共鸣腔调节得比较短小,声波在硬腭及口腔前上部振动较多,声音往往比较“靠前”而明亮。最后,民族唱法咬字部位靠前,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而美声唱法所采用的欧洲语言,无论辅音或元音大都在咽腔形成,部位较靠后。

综上所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风格上的差异,它们谁也无法替代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