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侧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大众化和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1]旅游需求侧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形成了旅游需求侧散客化、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深刻变化。按照旅游消费升级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旅游消费呈现快速增长;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旅游方式从观光游升级为休闲游;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则进一步升级为度假游。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推动旅游需求侧的不断升级。旅游者对低端同质的旅游产品不再青睐,而对中高端和拥有全新体验的旅游产品的需求则大幅增加,从而促进了新型旅游接待业的发展。
(二)供给侧背景
近些年,为解决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要求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破解“供需错位”的难题,旅游接待业也不例外。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的过程。[2]随着我国旅游者对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越来越高端,针对个性游、自主游、深度游、高端游以及综合性度假产品的开发不断受到旅游投资者的关注。而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则大大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可能,驱动了很多以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新型旅游接待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三)管理侧背景
作为旅游行业的管理侧,我国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各项顶层设计中也以发展新型旅游接待业来推动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在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业首次被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提出“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旅游业发展主要任务。至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顶层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内容。2016年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则专门将“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推进计划”“邮轮游艇旅游发展计划”等新型旅游接待业作为专栏加以规划。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的全国旅游工作中心任务是“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优质旅游的发展需要新型旅游接待业的发展来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