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羰基峰的重要性在于含羰基的化合物较多,还因为在质子核磁共振中不呈现羰基峰,因此在综合光谱解析中,利用红外吸收光谱鉴别羰基有一定意义。环张力影响环增大使羰基峰频率增大。νC=O峰酸的羰基峰比酮、醛、酯的羰基峰钝,是较明显的特征。酸酐羰基峰分裂为双峰,是鉴定酸酐的主要特征峰,且它不含酸的羟基峰。

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羰基吸收峰是最易识别的特征峰。羰基峰强度大,很少与其它峰重叠,几乎独占1 700cm-1左右区域,最易辨认。羰基峰的重要性在于含羰基的化合物较多,还因为在质子核磁共振中不呈现羰基峰,因此在综合光谱解析中,利用红外吸收光谱鉴别羰基有一定意义。

1.酮醛及酰氯类化合物(图4-13)

(1)酮类 特征峰νC=O基准值:脂肪酮1715cm-1(s),共轭芳酮1685cm-1(s)。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使羰基峰频率降低。

张力影响 环增大使羰基峰频率增大。

(2)醛类 特征峰基础值:羰基νC=O1725cm-1,共轭时羰基峰右移;醛基氢νCH(O)为双峰2820cm-1及2720cm-1(w),是醛基鉴别的特征峰。

醛基氢双峰是醛基中的碳氢伸缩振动与其面内弯曲振动的倍频峰(~2×1400cm-1),因发生费米共振而分裂成双峰。由于烷基中的碳氢伸缩振动一般不会出现在醛基双峰的右侧,因而很容易辨认,醛与酮的区别也在于此。

醛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受共轭效应的影响与酮羰基相似。芳酮、芳醛与对应的脂肪酮、醛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νC=O比后者低,除此前者还具有芳环的特征峰。

图4-13 二乙基酮、丙醛与丙酰氯的红外吸收光谱

(3)酰氯 酰氯的特征峰基础值:νC=O~1800cm-1(s),因氯的诱导效应,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增大。

2.酸酯及酸酐类化合物(图4-14)

(1)羧酸类 主要特征峰:νOH(3400~2500)cm-1,νC=O(1740~1650)cm-1,νC—O与βOH峰次要。(www.xing528.com)

νOH峰 液态或固态脂肪酸由于氢键缔合,羟基伸缩峰变宽。通常呈现以3000cm-1为中心的宽峰,烷基的碳氢伸缩峰常被它部分淹没。通常,烷基碳链越长,被羟基淹没得越少。芳酸与脂肪酸νOH峰的峰位类似,但峰顶更不规则,νφ—H峰几乎被νOH峰全淹没。

νC=O峰 酸的羰基峰比酮、醛、酯的羰基峰钝,是较明显的特征。芳酸与α,β-不饱和酸比饱和酸的羰基峰频率低,可由共轭效应解释。

νC—O及βOH峰 νC—O峰较强,出现在1320~1200cm-1;βOH峰较弱,出现在1450~1410cm-1。也有认为这是νC—O与βOH偶合而形成的双峰,而不细分它们的归属。

图4-14 丙酸、丙酸乙酯及丙酸酐的红外吸收光谱

(2)酯类 主要特征峰:νC=O~1735cm-1(s),νC—O(1280~1100)cm-1

νC=O峰 酯羰基与R基共轭时频率降低,峰位右移;若单键氧与R′发生p-π共轭,则频率增大,峰位左移。以乙酸乙酯为参照对象,情况如下:

乙酸乙烯酯的νC=O为1762cm-1,因OR′中氧原子的n电子转移而使羰基的双键性增强,化学键力常数增大,频率增大。乙酸苯酯也是如此,而且作用更强。

νC—O峰 在1280~1100cm-1出现峰,前者强度大,易看见,后者较弱,不易看见。

(3)酸酐类 主要特征峰:νC=O双峰,1850~1800cm-1(s),1780~1740cm-1(s);νC—O1178~1050cm-1(s)。

酸酐羰基峰分裂为双峰,是鉴定酸酐的主要特征峰,且它不含酸的羟基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