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外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分析,仪器分析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分析,仪器分析技术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紫外吸收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化合物的发色团和共轭体系的判断。图2-26三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芳香族化合物苯和取代苯苯具有环状共轭体系,在紫外光区有E1、E2和B带三个吸收带,均为π→π*跃迁产生的。

紫外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分析,仪器分析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化合物的发色团和共轭体系的判断。

1.含杂原子饱和化合物

含有O、S、N、P、X等杂原子(以Z表示)的饱和链状化合物,有孤电子对的n→σ*跃迁吸收带,它与σ→σ*跃迁吸收带有重叠,n→σ*跃迁吸收带波长要长一些,一般在>200nm的近紫外区,但吸收强度较弱。含O的饱和环状化合物的吸收带在160~200nm远紫外区,谱带有精细结构;含S的饱和环状化合物的吸收带在200~300nm近紫外区;含N的饱和环状化合物的吸收带在160~240nm近紫外区。

2.双键化合物

(1)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的生色基的π→π*跃迁吸收带一般在170~200nm的近紫外区。孤立的化合物与双键类似,不再赘述。

(2)化合物 因双键中杂原子有孤对电子,生色基有n→π*、π→π*、n→σ*、σ→σ*四种跃迁产生吸收带。n→π*跃迁吸收带(R带,基团型),跃迁能量比n→σ*要小,基的n→π*跃迁吸收带一般在260~300nm近紫外区,而偶氮基的n→π*跃迁吸收带一般在230~260nm近紫外区。

3.共轭体系化合物

当化合物的生色基组成共轭体系时,其紫外吸收光谱既与每个生色基有关,也与共轭体系的大小有关系。

(1)共轭烯烃

共轭系统使π→π*跃迁吸收峰长移,吸收强度增加。随着共轭体系增加,吸收峰长移越多,ε增大也多。

(2)α,β-不饱和酮、醛、酸和酯(www.xing528.com)

在α,β-不饱和酮、醛中,由于共轭,使π→π*跃迁长移至200~260nm,一般ε>103;使n→π*跃迁长移至310~350nm,ε<100。溶剂极性增加,使π→π*跃迁长移、n→π*跃迁短移。助色基的孤电子对与羰基双键π电子产生超共轭现象,致使π、π*轨道能量都升高,而π轨道能量升高得多一些,故使π→π*跃迁能级差降低,吸收峰长移;但孤电子对的n轨道能量未变,使n→π*跃迁能级差增大,吸收峰短移。故羧酸和酯与酮和醛相比较,其π→π*跃迁吸收峰长移,而n→π*跃迁吸收峰短移。参见图2-26。

图2-26 三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3)芳香族化合物

苯和取代苯 苯具有环状共轭体系,在紫外光区有E1、E2和B带三个吸收带,均为π→π*跃迁产生的。B带是芳香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在极性溶剂中其峰的精细结构消失;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三个吸收带都长移,值增加,B带的精细结构因取代基而变得简单化。

当苯环上具有孤对电子杂原子取代基时,由于产生p-π超共轭,E2带和B带明显红移,ε值也显著增大。苯环上助色基取代时,随着溶剂极性不同,其精细结构简化或消失。把苯酚变为酚盐时,由于孤对电子增加,p-π超共轭加强,E2带和B带红移,ε值增大。故将中性和碱性溶液的紫外光谱比较可推测苯酚结构的存在。将苯胺变成苯胺盐,由于无孤对电子,p-π超共轭消失,吸收带与苯相似,可判断苯胺结构存在与否。

生色基取代时,在200~250nm处出现K带,ε>104,B带红移也大。有的化合物如甲醛和乙酰苯等有K带、B带,还有R带。有些化合物的B带可被K带掩盖。含羰基化合物,如果在极性溶液中测定,R带有时被B带掩盖。

稠环烃如萘、蒽、芘等,也有与苯类似的三个吸收带,随着苯环数的增多,共轭体系扩展,各吸收带红移,甚至吸收带进入可见光区。

芳杂环化合物 呋喃、噻吩、吡咯等五元杂环化合物,其吸收光谱与环戊二烯相似,200~230nm的吸收带属于K带,250nm左右的吸收带类似于苯环的B带。六元杂环紫外光谱与苯相似,如吡啶的257nm吸收带与苯的B带相似,也有精细结构小峰,而其n→π*跃迁引起的R带常被B带掩盖。溶剂极性增加能提供吡啶B带强度。稠杂环化合物紫外光谱与对应的稠环芳烃相似,它们的E带(K带)和B带与苯相比均发生显著红移,吸收强度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