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原理
金属元素有机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度分析法,俗称光电比色法。金属离子并不能直接采用紫外-可见光度法分析,因为金属离子无最外层电子,无电子能级跃迁。但金属元素与有机配位体(称为显色剂)形成的配合物,则可采用本方法进行分析测定。这些显色剂本身具有紫外吸收性质(大部分有色),它与金属元素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与纯显色剂的紫外吸收光谱有差别,据此而间接地对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2.实验方法
(1)对配合物的基本要求
①定量的要求:显色反应形成的配合物,应有稳定的配比组成。
②稳定性要求:配合物有足够的稳定性,在测定条件下无副反应影响。
③对比度要求:配合物与显色剂在λmax处吸收不重叠,两者的差值Δλ>60nm。
④灵敏度要求: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足够大(ε>103),保证一定的灵敏度。
⑤选择性要求:显色反应要有较好的选择性,尽量避免其它离子的干扰。
(2)显色剂的选择(www.xing528.com)
能够作为配位体的物质很多,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用于定量分析的显色剂以有机化合物为主。无机化合物除了硫氰酸盐和钼蓝试剂外,很少用于配合物的定量分析。
从已用的有机显色剂可知,显色剂在结构上具有杂原子的孤对电子和大π键共轭体系是两个基本要素,这种显色剂形成的配合物,可在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产生荷移跃迁带。
(3)实验方法
配合物是否能用于定量分析,依据上述两点理论要求,首先选择合适的显色剂,然后通过显色剂用量、溶液pH控制、反应时间与温度、干扰的消除等条件实验验证后才能确定。
显色剂用量 在显色反应中,显色剂的量越多,反应越完全,故显色剂的用量是过量的,但过量太多时会使试剂空白过高,或引起副反应。适宜的显色剂用量由实验来确定。
溶液pH控制 显色剂大多是有机弱酸或弱碱,而且带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pH会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甚至影响配位基团的数目等。溶液pH控制范围由实验来确定。
反应温度与时间 显色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但对于反应速度慢的显色反应,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以缩短反应时间,但要注意配合物在高温下有分解的情况。
干扰的消除 在配合物显色反应中,共存离子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共存离子与显色剂生成的配合物在待测组分的测定波长处有吸收,就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消除方法:①加络合隐蔽剂或氧化还原剂,使干扰离子不生成配合物;②分离干扰离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