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是在自己独立工作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要注意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
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并且是复杂的方法和技术的基础。学习时不但要搞清它们的基本道理,还应该逐步地熟悉和记牢它们,且能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任何一种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都有着它应用的条件、优缺点和局限性,只有亲自做了一定数量的实验后,才会对这些条件、优缺点和局限性有切身的体会。虽然方法和手段会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而不断改进,但历史积累的方法仍是人类知识宝库精华的一部分,有了积累才能有创新,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十分重视实验方法知识的积累。
2)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在开始做实验之前,应当先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和有关仪器资料,这样才有可能对将要做的实验工作有具体而清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求认真并重视观察实验现象,一丝不苟地记录实验数据。要求记录数据要原始、完整、全面、清楚,要有必要的说明注释等。这样才有可能在需要时随时查阅这些记录,从而在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时,有足够的第一手资料。在实验过程中,凡有必要,应重复测量若干次。注意记录实验的环境条件(如室温、气压、湿度、仪表名称、规格、量程和精度等),注意实验仪器在安置和使用上的要求和特点,还要注意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姿势。需要两人合作时,要密切配合。良好的习惯需要经过很多次实验后的总结、反思和回顾以后才能形成。而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确保实验中的安全,防止差错的发生,都有很好的作用。无数实践证明,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才行。
3)要注意养成善于分析的习惯
实验中要善于捕捉和分析实验现象,力争独立排除实验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数据是否合理、正确?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又如何?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分析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可能引入的误差,实验仪器带来的误差,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来解决。(www.xing528.com)
为了帮助初学者克服实验经验少、还没有掌握一整套分析实验的方法等实际情况,作为大学基础教学实验的物理实验课往往在实验教材中安排少数已有十分确切理论结论的实验课题,使初学者便于判断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但千万不要误认为做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实验结果。如果获得的实验数据与标准数据符合了就高兴,一旦有所差别,就大失所望,抱怨仪器或装置不好,甚至拼凑数据,这些表现都是不正确的,是违背科学的。事实上,任何理论公式和结论都是经过一定的理论上的抽象并被简化了的,而客观事实与实验所处的环境条件则要复杂得多,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结论之间发生差别是必然会有的,问题是差异有多大,是否合理。不论实验结果或数据的好坏,都应养成分析的习惯。当然也不要贸然下结论。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操作和读数,注意实验装置和环境条件。若操作和读数经检查正确无误,那么毛病可能出现在仪器和装置本身。小的故障、小的毛病,实验者应力求自己动手去排除,起码也应留意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怎么着手解决的。学习指导教师如何去判定仪器失灵或故障所在、怎样修复。在此还应着重指出,能否发现仪器装置的故障、能否及时迅速修复,正是一个人实验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初学者应要求自己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4)要掌握好每个实验的重点
每个实验的内容都是有弹性的,首先应完成基本内容,这既是基础,也是重点。所以必须注意实验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基本内容后,如果时间许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成其他内容。尝试去分析实验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使用仪器的精度、可靠性、实验条件是否已被满足?怎样给予证实?或进一步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试做一些新的实验内容等。
5)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验虽然是经过安排设计的,但同学仍然要多思考些问题。如每一项实验内容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途径(方法)进行测量,有什么改进建议等。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